胜利油田第六届技能大奖获得者,井下作业公司李东春
“机械如友,越研究越不忍释手”
本报记者邵芳通讯员王志超
2016年0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作为胜利井下作业公司首席技师的李东春有个习惯,手机全天开机,方便同事在遇到机械维修难题时能及时联系上他,避免延误作业进程。扎根一线30余年来,李东春练就了一手绝活,仅靠手机传来的机械运转声和图片,就可轻而易举地找出机械“病因”,远程指挥“治疗”。李东春说,机械是他一见如故并越发喜欢的“朋友”,此后的31年来他执着于作业设备管理,完成创新成果共计30项,其中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效益300万余元。
一台发动机让他与机械结缘 婉拒新机会、执着设备维修
  与机械结缘要从李东春的初中时代说起,那时学校刚刚普及机械课程,一台莱阳195单缸发动机被用作教具搬上了课堂。随后这个体型并不庞大的机器竟取代人工应用于农田浇水,一改当地人辛苦劳作的场面,这件事给李东春心灵带来了震撼,他想如果有更多机械应用于农田耕作,家人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下定弄懂机械原理的决心。在学习过程中,李东春不只局限于老师的授课,还拿来说明书对照发动机零件逐个研究,半年后,竟能完成发动机的拆卸与组装,而那台发动机由大小600余个零件组成,这令老师都感到吃惊。这台发动机让李东春明白了机械运行的原理,也成为改变他生活的一个起点。
  1984年,胜利油田因勘探开发需求全面招工,李东春和其余200多名新员工一同来到了井下作业公司。由于之前的经历,李春东被分至作业队担任小班司机,主要负责各项作业设备的养护与维修。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天天与冰冷的机械打交道枯燥而单调,而面对从未见过的作业机械,李东春两眼泛光,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喜爱。
  80年代的作业设备较为单调,通井机和发电机种类不过五种,李东春一边虚心向师傅请教,一边找来说明书对照机械研究,因为拥有良好的功底,李东春触类旁通很快就掌握了作业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甚至当师傅遇到难题时,李东春通过观察零部件安装的角度,竟然解决了维修难题。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又经常解决难题,李东春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傅的肯定。渐渐地,他从200多名新员工中脱颖而出,工作一年后就晋升为大班司机,负责起基层队设备的维修与养护。
  1988年,李东春被举荐参加公司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并一举夺魁。此后,他又连续两年夺得公司职工技能大赛的冠军,李东春这个名字一下在全公司传开了。因出色的能力,公司决定将其提升至试油九队副队长,可经过多番考虑后,李东春婉言谢绝了。他说,机械像他一见如故的朋友,越研究就越有意思,越研究就越让人不忍释手。
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机械 多项革新成果应用实际生产
  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后,李东春有了利用机械改变工作现状的想法。为了减少繁琐的程序,李东春以推车和油桶制造出大容量加油装备,运用压力原理将油直接压入油箱,这套装备不仅让一个人五分钟完成加油成为现实,还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野外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而造成的油料易污染的问题,达到了净化油料、减少了设备油箱清洗次数、降低了设备维修保养费用、提高了设备使用率的效果,年节约设备维修费20万元。这次革新得到了作业工的一致好评,也开启了李东春的革新之路。
  2006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要求的逐步提高,安全环保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燃料燃烧,作业设备在发动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黑烟,因温度高烟中时常夹杂小火花,易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多年以来的“老大难”,李东春设想了多种办法。2006年恰逢李东春前去南阳二机厂接回购置修井机,利用接机空闲时间,李东春用电脑绘制出发动机水浴式防火净化器草图,利用水循环装置创造了消烟、净化的环境,二机厂利用草图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发动机防火净化器,实验成功并轰动一时。该装置从根本上杜绝了发动机废气排放引发火灾事故的隐患,并实现了废气环保排放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动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2012年,李东春将目光聚焦于容易发生损坏的通井机零部件上。原来,通井机的中央变速箱和滚筒变速箱由链条连接带动运转,但这个部位没有任何润滑设备,高速作业过程中强大的摩擦力致使零部件寿命大大缩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东春在通井机上安装了气控阀,只要通井机开始作业,机油就会自动滴入零部件中,减少了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与机械打交道的31年间,李东春不仅仅满足于机械维修,他时刻留心源自一线的困难,并致力于通过机械改善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提出公司级及以上合理化建议共计15项;完成创新成果共计30项,其中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盘活闲置资产
培训新生力量

  在李东春眼中,设备管理员不仅要通过维修恢复设备正常运行,更要通过管理盘活资产、通过保养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随着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节约理念深入人心,修旧利废、盘活闲置资产成为李东春这一阶段工作重心。
  2014年8月,修井作业大队运回了二台闲置报废的撬装泵,通过拆卸研究,李东春将两台机械重新组合,对不合理的润滑系统进行改造加装,成功改装成一台可利用的撬装泵和一台三缸泵,为公司和大队节约近30万元的成本费用。随后,李东春又将海洋试油作业大队的二台报废40MPa撬装泵进行维修组装,节约购置新机成本184万元。目前改装后的机械均已成功运行于生产。李东春“妙手回春”得到了基层队认可。
  在热衷于设备管理,不断创造效益的同时,李东春开始尝试带徒、教学,能将手艺传给年轻人是份荣耀,能找到同样热爱机械的继承人一直是李东春的心事。所以只要遇到勤奋、肯学的年轻人,李东春就手把手地倾囊相授,2010年辅导学员刘泉,荣获油田作业机司机比赛第一名,2013年辅导徒弟孙照玉取得油田金钥匙竞赛三等奖的好成绩,数人取得公司级比赛佳绩。
  如今李东春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他认为如今技术革新已成为推动生产进步的重要力量,也必将对生产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他希望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希望更多热爱机械、执着革新的人加入其中,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下,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