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为质量护航
2016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花10元你买不了吃亏,你买不了上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这几句话你一定耳熟能详。没错,它们说的就是我。我叫质量,姓质名量,典型的双子座,厂家抓得紧,我的属性就是合格;有商家为省成本偷工减料,我的属性就是劣质。
  听起来这种双重人格真的很任性,但现在我可不敢嘚瑟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议给我上锁,封杀我的“魔性”。

本报特派记者 周国芳 陈玮 3月13日发自北京     
  新衣穿两次破仨洞
心塞却没辙

  说实在的,我的魔性让不少消费者愤怒。比如张先生,他去年买了一辆高档汽车,殊不知左侧车灯质量早就存在问题。有天晚上张先生开车出门,恰巧遇上滂沱大雨,本来视线就受到大雨影响,没想到渗了水的车灯一下子坏掉了。慌了神的张先生因为左边可视范围有限,差点撞上一辆电动车。
  心惊之余,张先生认定是车灯出了问题,当他把车开到4S店修理时,工作人员并不否认是灯坏了,但只承诺免费更换一个新车灯。张先生认为,4S店低估了车灯造成的恶果,但他却没辙,因为像他这样的上班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讨一个更大的说法。
  除了汽车车灯这样涉及安全的问题,质量问题还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网购的包淋了雨就频繁掉色,手机用两天就自动关机,儿童衣物检测出甲醛超标……今年春节前,省城的陈女士给女儿网购了一身衣物。可刚穿了两次,衣服右袖、背部和领子就各破了1个洞。陈女士仔细回忆了一下,3岁的小女儿并没有很淘气的举动,衣服怎么会坏得这么厉害呢?看来,又是质量惹的祸。
  说起“黑历史”,这几天工商总局发布了各地工商2015年处理消费者投诉情况。投诉十大热点问题中,移动电话、汽车及零部件排前两位。而服务类投诉中,网购连续两年排第一,网购投诉14.58万件,同比增长87.3%,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77.67倍。从投诉问题看,商品质量不合格,虚假促销,拒绝执行“七日无理由退货”,实物与宣传不符等均有上榜。
事关消费者权益
更事关质量强国

  明天就是“3·15”,产品质量问题必将成为焦点。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分析得蛮有道理,企业失信成本过低,而失信收益大;相反的,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高,维权收益又过低。在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而且是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中,可见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
  其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不新鲜。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被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即商品存在欺诈行为时,商家或生产企业对消费者给予双倍赔偿。近几年,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修订的《商标法》中,先后设立和新增了惩罚性赔偿条款。
  全国人大代表、原山集团董事长孙明博表示,之所以称为“惩罚性赔偿机制”,就是要起到震慑的作用,让相关企业负责人真正体会到生产劣质商品的后果。他说,不应该仅按照质量问题产品的价值赔偿,而应按劣质产品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进行估值,然后加倍赔偿。
  有专家说,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和落实的“一小步”,有可能是质量强国的“一大步”,是“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另一种视角和方式。多年以来,部分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实施双重标准,消费维权差别巨大,导致消费者对国内产品质量和维权信心不足,形成了供给侧的尴尬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表示,随着“惩罚性赔偿理念”在全社会不断深化,赔偿力度进一步加大,质量强国梦将为期不远。
让消费者掏钱检测
赔偿制度难落实

  “比如,你买一件衣服花了100块钱,质量不过关,仅仅按照双倍赔偿,也就赔偿你200块钱。这200块钱的违法成本太低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表示,目前我国的赔偿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弥补的损失不够,同时这种惩罚力度改变不了制造者和销售者的造假意识。
  刘俊海表示,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使企业的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低于维权收益,通过“双升双降”,有助于提高商品质量。
  “还是说刚刚那个例子,假如按照惩罚性赔偿,惩罚造假者赔偿1000块钱,相应的违法成本就提高了,惩戒作用也就明显了。”高明芹认为,惩罚性赔偿不是单纯对成本的赔偿,而是要加大资金惩罚。对于商品质量加大惩罚,要让企业把“心思”放在提质和创新上。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表示,惩罚性赔偿措施,可以按照企业一年的利润加倍,甚至几十倍赔偿,真正对相关企业起到威慑作用。
  至于如何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落实,高明芹建议,需要相应的法律来配套,执法和惩罚必须有法可依。政府工作报告是制度层面,最终应落在法律框架下,才可以夯实制度。
  “质检、工商等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在如何落实这样的制度上下工夫,保证对消费者的赔偿能够便捷高效。不容忽视的是,质量检测一定要便捷,最好费用由政府承担,如果让消费者自己掏钱去检测,赔偿制度就不好落实了。”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陈瑞福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