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时通达省内主要城市
按未来五年交通发展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四成人出行不开车
2016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冠高架通车后,市区交通更加便利。(资料片)
  大型水库有抗洪防汛的功能。(资料片)
   本报记者 吕璐
  路网密了,地铁线多了,海陆空出行更方便了;生活垃圾基本焚烧发电,日常使用的各种“绿色”能源多了;遇火情消防车5分钟到场、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这就是2020年时市民生活的写照。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未来五年内将切实提高城市交通、市政及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建设轨道交通线路268公里,开展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46%以上。实现与省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市域内1小时的通达目标。
 海陆空一体,地上地下并行
  【目标】:实现与省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市域内1小时的通达目标;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46%以上。
  建268公里地铁
研究BRT可行性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未来5年将建设1号线、2号线一期和东延段、3号线、4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和北延段、8号线和9号线一期,全长约268公里。
  新建约15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展设置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发展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务。
  加快路网建设,东岸城区建设“四横三纵”、预留“一横一纵”的快速路网络;北岸城区建设“两横七纵”、预留“一横”的快速路网络;西岸城区建设“三横两纵”、预留“两横”的快速路网络。同时,提高主干路连通性和次干路、支路网密度,增强交通微循环能力。
  此外,还要优化完善道路人行设施,保证人行通行空间,形成连续的、宜人的、无障碍的慢行交通系统。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过街通道;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停车点,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的出行模式。
  停车方面,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鼓励结合项目捆绑建设公共停车场,优先采用地下和立体停车形式;中心城区边缘设置停车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旅游停车场;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还要结合人防工程、各类建筑和广场绿地建设地下停车场。
构建陆海空一体的
对外综合交通网络

  突出海港、空港对青岛建设国际城市的支撑作用。董家口港区以大宗干散货、油品和液体化工品、集装箱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前湾港区主要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黄岛港区逐步将油品运输、油库和油气管线等搬迁到董家口港区。老港区逐步调整货运功能,优先满足内贸集装箱、城市生活物资运输和邮轮客运的需要,适度发展国际商务、旅游休闲和海上文化娱乐等产业。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将彻底解决青岛民航机场容量不足的问题,助推青岛全面融入国际航空网络。
  铁路方面,建设由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铁路网络。建设铁路红岛站和铁路胶南站,改扩建铁路胶州北站;建设济青高铁、潍莱城际、青连铁路、青岛至海阳城际铁路青岛段、红岛至胶南城际铁路、董家口港疏港铁路、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
  公路方面,要完善公路网络体系,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络体系。
 节水、节能,城市更加“绿色”
  【目标】:加快建设海水淡化、再生水回用、智能电网、三网融合、市政综合管廊等系统,推广使用清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
  雨水海水再生水
不同水质分开供

  以建设“海绵型”、节水型城市为目标,采取水资源保护、节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分质供水、跨流域调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以棘洪滩水库、产芝水库、大沽河水源地等水源输配工程为纽带,建设“南北贯通、蓄引结合、库河相连、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城市水源配置工程体系。
  坚持“雨污分流、综合利用、分区排水”的原则,建设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再生水回用系统,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比重。
能源生产多样化
垃圾处理无害化

  根据规划,未来5年内,将加快电力、燃气和供热工程的建设,同时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海水、污水源等热泵技术供热制冷的项目建设;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焚烧发电。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特种垃圾(危废及家电)等实施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规划将全市域划分为五个收运处理片区,各片区分别建设以焚烧为核心的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各类处理设施集中建设。
  此外,《规划》还划定城市公共交通、供水、环境卫生、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消防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范围。城市黄线严格按照《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管控。
 抗震排涝高等级,防灾减灾高标准
  【目标】:建设以城市交通、市政管廊为骨干的生命线工程;按照城镇等级结构,落实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安全。
  青岛市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重大建设项目、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须开展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分级设置避难场所。
  防洪标准中心城区、胶南组团、胶州组团、即墨组团、新河组团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平度组团、莱西组团、董家口港城组团、鳌山湾组团、空港组团、王台组团、姜山组团按照50年一遇标准设防;其它镇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
  中心城区排涝要求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外围组团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
  城市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不宜大于7平方公里。
  重大危险源方面,严禁安排大型化工等重大危险源;落实各项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