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挂牌本报小记者基地,百名孩子先尝鲜
看够恐龙化石,再穿越当“店小二”
2016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泰安3月13日讯(记者 薛瑞 实习生 张艳) 13日,本报“千人踏青”系列活动再次出发,组织100名小记者和家长参观了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小记者们不仅认识了纺纱车等老物件,还见到了稀罕的恐龙化石。
  13日上午9点,小记者们准时在省庄镇岳庄村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集合,在副馆长高存设带领下集体参观博物馆。在泰山石展厅,恐龙造型、美猴王造型、孔子造型的石头让小记者们大呼好神奇,直接拿过家长的手机开始拍照。
  “小记者们,这是个酒铺。大家看这帽子是掌柜戴的,酒壶、酒杯、算盘、账本大家是不是也都没见过?”高馆长还拿出店小二穿的长袍马褂、墨镜让大家穿上,小记者们抢着去穿,都想过过当店小二的瘾。
  很多小记者们说,他们是冲着博物馆的恐龙化石来的,当见到摆放在橱柜里的恐龙化石时,立马把橱柜围了个严严实实,趴在玻璃上想仔细看看清楚。房易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恐龙化石,“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今天终于见到了真的恐龙化石!”
  “高叔叔,这种恐龙的名字叫什么?这块角螺化石为什么这么大,它是怎么玉化的啊?这个红色的化石又是什么?”面对各种各样的化石,小记者兴致都高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
  在博物馆院子西墙有一个4吨重的石头算盘,小记者们都努力跳起来也跟它比比高。院子里还摆放着石碾,几个小记者合力试图推动它,家长则在旁边给孩子解释石碾的用处。在一处简易的水井旁,小记者们干脆排起了队,都想试试自己打一桶水上来。
  “看到那么多东西好开心。我喜欢那个竹简,上面还有字,以前从来没见过竹简。”杜雨树小记者兴奋地说。“那个红色珊瑚太漂亮了,我拍了好多张照片呢。”杨程冉说。
  家长们也都看得挺入迷,像纺纱车、盛米的斗、铡草器这样的古老物件,不少家长都没见过。“我觉得带孩子参观这类博物馆很有意义,我看孩子们也都挺感兴趣。很多东西别说孩子了,我们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用,再过几十年估计就消失了。”家长张桐说。
  13日,岳庄村村委书记金晶还为泰山乡村文化博物馆挂牌,把这里正式确定为齐鲁晚报小记者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