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体验崂山民宿:
住在民宿,被“静”惊醒
2016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微澜山居。
  仙居崂山。
     去过青岛崂山的人有很多,在山下山上住过的却很少,即便是住过的人,多数未能留下美好的印象,而这只是以前的崂山——自从崂山景区推出“仙居崂山”品牌后,上述情形得以根本改观。
  近日,本报记者有机会走进崂山的几处民宿项目,且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民宿的好,
不只在于感受乡村生活

  记者入住的民宿位于崂山区流清河沙滩附近的东麦窑村“仙居崂山”,是由村民手中租赁过来经过改装而成的民宿。民宿外观与民房没有区别,天井基本保持原样,有的种着蔬菜。但房内陈设犹如较高档次的酒店,处处充满匠心。
  在“仙居崂山”入眠是一大快事。由于晚上喝了些酒,23时许倒头就睡,第二天凌晨4点多就被惊醒了——是被“静”惊醒的。尽管只睡了5个小时,睡眠效果却极佳,头脑清醒,浑身舒泰。回想刚刚经过的深度睡眠,整个身心可以说处于完全休憩的状态,感觉极好。
  同行的某大旅行社董事长对“仙居崂山”赞不绝口:“住过很多五星级酒店,住在这里的感觉完全不差,且更加难忘!”民宿与普通高档酒店有何不同?记者亲身对比后总结出“5个字”——
  新:城市游客入住乡村民宿后,整个身心处于与日常生活迥异的另外一个空间,呼吸着山村的空气、听着乡音土话,那种新鲜感很带劲;
  亲:“仙居崂山”使用的是崂山传统的石头房子,有小院,当地叫天井。每院一般有主卧、配房各一间,非常适合一大家人或亲朋好友一起居住,具有特别的亲切之感。完全不像住星级酒店的客人,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
  共:入住民宿的客人,生活融入乡村、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小院看似封闭,一举一动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社情民意都是相通共融的;
  雅:多数小院内设计有竹、休闲桌椅等,暗暗地营造乡村休闲氛围。有接地气的菜畦。另外房屋内的设计也力求简单、雅致、略奢,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喜:根据对度假客人的胃口揣摩,备有各种惊喜。譬如,有厨房可让有烹饪特长的人露一手——每天凌晨就有刚捞上来的生猛海鲜,刚采下的新鲜蔬菜,供你做!
中央美院担纲设计民宿
“住下来”感受崂山美

  以前,崂山很难留下客人住宿。每年从各地来访仙山的人们,费了不少周折一路寻到太清宫,一天过去大半天,就掉过头打道回府了。崂山?啊,我去过了。
  这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难以展现出崂山的好。5月29日、30日,记者乘汽车、缆车前往崂山太清宫、仰口、华严寺、巨峰等景区点采访,看见在早晚艳阳下,崂山风景十分秀美,山里山外散落着红瓦白墙的村庄,有的已入选“中国最美村庄”之列。
  据介绍,2014年8月出现的“仙居崂山”,是青岛地区出现的第一个民宿业态,解决了部分游人“住下来”的心愿。“仙居崂山”由崂山旅游集团下属的酒店管理公司与青岛一家具有酒店管理专业背景的物业团队联合开发,将定价、服务、销售等日常管理工作完全交给团队,代表崂山景区的前者负责基建以及各种证件、凭照的办理等。投资方面则由当地政府、街道、崂山风景区管理局三方共担。“仙居崂山”目前已经从村民中高价租赁了30几套农房,由中央美院担纲设计,改成院院不同的“仙居崂山”民宿。
  在崂山景区工作的朱旭及其妻子,婚后将婚房拿出来,做“仙居崂山”的民宿,夫妻俩则为来此旅游、考察的登山客提供导游等服务。崂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酒店管理分公司负责人张涵说,在开发中,“仙居崂山”只与村集体打交道,而不和单独的村民打交道,如果产生什么纠纷,也由村里出面解决。
  “仙居崂山”品牌打造中,帮助村民扩修道路、胡同,疏通上下水设施……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体现了山乡一体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业态格局。
  位于仰口的“微澜山庄”是崂山另外一处高档次民宿。想象一下,这处民宿位于崂山与大海相交处的海边、山中、林间,民宿的几面墙都用落地玻璃制作,阳光、空气、视线均通透,茂密的树枝几乎探到屋中来。民宿中,茶憩、图书室、阳台等公共空间十分宽裕,真是一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好去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