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他们触摸更多历史
济宁市博物馆、市特教学校携手为特教孩子送节日礼物
2016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听障班的学生们开心地捏陶艺。
  特教学生现场临摹陶器。
  幼儿园的孩子们绘出美丽博物馆。
  4名学生表演节目。
  济宁学院附小的学生们参观展览。
     6月1日,济宁市博物馆承办的两个大型展览迎来120名特教学校的学生,《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和《空灵之约·中国香文化展》深深地吸引着这些孩子们。参观陶器展时,主办方还邀请孩子现场制作陶艺。在济宁市博物馆、市特教学校等机构携手为这群孩子们奉献一道精美的节日文化大餐。

  文/图 本报记者 汪 泷 张晓科

精彩文艺演出
感谢贴心的叔叔、阿姨

  6月1日早上,两辆大巴缓缓开进济宁市博物馆的大门。10多名博物馆的讲解员、工作人员以及20余位济宁市义工联盟的志愿者们早已在门外等候。
  “这是特教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的视力不好,有的听力不好,孩子们的安全是首要问题。我们在门外等着,扶他们下车。”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车门打开,讲解员和志愿者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扶着学生们下车。
  看到叔叔、阿姨们如此关心自己,特教学校的学生们深受感动,他们首先来到博物馆的多功能厅,为叔叔、阿姨们献上了一场简单又不失精彩的文艺演出。清脆的歌声、悠扬的葫芦丝、流利的古文朗诵,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
他们心灵手巧
陶土变成可爱小动物

  在热烈的掌声中,孩子们开始参观活动。
  “每年我们都会邀请特教学校的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今年我们的活动安排更加丰富。”参观伊始,济宁市博物馆馆长王莉说。
  正如她所言,在《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的展厅内,高中听障班预科班的孩子们开心地欣赏展厅内陈列的数十件精美的陶器。在展厅正中央,一家陶艺工作室的老师已给孩子们准备好陶土。“听说这些孩子都是美术专业的,所以我们精心准备了陶艺方面的讲解。”
  在志愿者和特教教师的手语比划中,这些酷爱美术的孩子们看到图片中所呈现出的精美的纹饰,兴奋地发出“咿呀”声。“你看,孩子们对这些古老的纹饰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中教研组组长孙雪腾说。
  简单的讲解后,老师们将准备好的陶土发到每个孩子的手中。接过陶土,孩子们俨然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他们立刻在老师的指导下,着手捏起了陶土。“你真是个优秀的小陶艺家!”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手中的“泥块”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有的甚至比着一旁展出的陶器,捏出了漂亮的小陶罐。
打造校本教材
让特教学生触摸历史

  多年来,济宁市博物馆不断增强其在公益领域的影响力,馆里的工作人员也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量身打造集参观、娱乐、体验和学习于一体的精准化教育服务。正如王莉馆长所说,这次安排视障班的孩子们到院子里去触摸铁炮、石碑,让听障班的孩子们捏陶土、临摹陶器。
  此前,两家幼儿园走进市博物馆参观,济宁学院附小五年级的近800名学生也前来参观。“市博物馆正在努力推行分众化教育,未成年人前来参观可以说有看、有听、有玩、有学。”王莉说,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也让这些艺术和历史真正走进他们内心,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创新力。
  今后,济宁市博物馆准备和济宁市特教学校合作,针对特教学生打造校本教材。王莉介绍,她希望为视障学生印制有盲文的历史文物教材,为听障、智障学生则设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希望以此作为一个试点,今后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的特教学生有机会感悟、触摸历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