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奋斗不能忽视利益引导
2016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全国大中城市这一轮房价风云,制造出新一轮楼市热潮,尽管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已经显现。于是,有人担心,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而快速上涨的房价,会令奋斗的价值贬值。
  这里提到的奋斗,说白了就是实干,对普通劳动者而言,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对企业来说,则是保持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在投机风气汹涌而来之时,提倡奋斗的价值确有必要,但只是呼吁未必能起到多大作用。个人与企业做出的消费与投资选择,都是基于特定市场环境,要想打破“避实就虚”的经济行为倾向,还是先要弄清这一倾向是怎么来的。
  的确,炒房大军之中少不了普通公众的身影,但他们的选择更像是一种防御策略,他们没有能力主导房地产市场的涨跌。看看上海那些排队离婚的夫妻,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限购之后的南京,他们之所以“主动”放弃法律对婚姻的保障,只是出于对资产贬值的担心。至于没有房子的刚需人群,情况就显得更为急迫,很可能晚买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的奋斗就白搭了。如果不是形势所迫,谁不愿意将奋斗的所得用作其他方面的消费,谁不愿意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公众将过多的资金投入楼市,不仅给市场的非理性火上浇油,还会因为挤占了其他消费,给实体经济的增长制造阻力。前几天有则新闻,说的是某上市公司为了“保壳”,卖掉了两套房子,去年还有数据显示,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润买不到北上广深一套房。人们对企业“避实就虚”的担忧并非多余,但别忘了,之所以会有企业“跑偏”一说,恰恰证明这些企业一开始建立的目的是“跑正”,是发展实体经济,只不过在利诱或无奈之下,才把目光瞄向了房地产。
  此时强调奋斗的价值很有必要,但首先要有一个能够体现奋斗价值的市场环境。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先有“跑偏”的房地产市场,后有“避实就虚”的行为逻辑,而最根本还是让房地产市场带头恢复理性。其实,个人和企业“避实就虚”的行为逻辑之所以成立,正是因为地方政府有“房地产拉动”的利益冲动,这种冲动决定了土地供给的规模和形式,决定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政策,在供求两端都发挥着作用。
  与此同时,房价“只涨不跌”的逻辑背后,隐藏着房产附加价值不断增加的预期,更深层次是区域间差距不断拉大、公共服务均等化难以实现等老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全国楼市分化严重,资源集中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火爆,三四线城市在更宽松的信贷政策之下,仍旧面临严峻的去库存压力。同时,房产与各项福利相捆绑,由居住功能扩展到公共资源的分配资格,无形中增加了购房的需求,也助力房价的走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之下,那些有点钱就买房的人,以及那些投资房产而非实业的企业,不应该受到苛责。他们没有宏观掌控市场的能力,没有坚守所谓奋斗的义务。从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更高层面看到这种倾向的危害很有必要,但问题是,单靠呼吁某种奋斗精神的回归,难以抵抗现实的利益考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