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方得启蒙
2016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九九五年,我被分到一所乡村小学教三年级语文。年少懵懂的我,努力扮演着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我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和朋友。几个月后,语文成绩上去了,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写作文。我凭着满腔热情给孩子们讲解,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一个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变化不大。有一个女生让我印象最深。她很聪明,成绩也不错,但是十分调皮,尤其不愿写作文,每有作文作业都是抄袭。至于日记,就没见她写过。
  鼓励过,批评过,还专门带给她几本《小学生作文选》,妄图让她读多了自然会写作。也没用。她的作文永远没有进步。
  怎样才能激发她写作的积极性?有一次她喜欢上同学的新钢笔。为了增加她的写作动力,我趁机说:“只要考试时你能完成作文,我就送你一支新钢笔。”结果令人气馁,那次考试她的作文照样是空白。
  他们上五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新尝试:在要求学生写日记的同时,我自己也写。每天课余,把我写的东西念一念。我的日记,内容大多是班里的事情,也有少数家庭趣事。每天念给他们听,就是想让不会写作的孩子们明白,日记怎么写。
  念了几个月,大多数孩子都拿起笔了。我又开始尝试投稿。当我终于在班上拿着刊物念自己发表的文章时,全班孩子都沸腾了。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提问中,那个女生低声说:“老师,你写作文就跟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写出心里的话。一个总不开窍的小孩就这样启蒙了。
  之后班里的作文课,活跃度大增。很多孩子主动问我,什么叫主题,怎样分清主次。而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那个作文总是抄袭的女孩,写的第一篇日记叫《打场》,流水账似的记录了她家打麦场的过程。拖沓啰嗦,错字连篇。但是,那是她写作史上质的飞跃。
  六年级毕业时,大多数孩子的作文水平虽然还不算很高,但已经达到正确表达流利写作的水平了。
  几年前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喊老师,认出她来,她已成了一名公务员,市委一支笔。她开心地告诉我:同学谁谁谁发了什么文章。神态自信,用词简练。我笑嘻嘻地听着。真的,我很自豪,我的学生一级一级地走上文学路。可是,我更自豪,虽然只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已教会我所有学生写作的基础知识和真谛。当然,最初写作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身教远胜于言传,我身体力行从事写作的行为,远比奖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魅力。
  粉笔为犁,黑板为田,在语文课堂这片沃土上耕耘了二十一个春秋,可是我始终不敢谈经验二字。我只是以身作则,在写作这条路上,先做个表率,令学生因感兴趣而开窍,自愿主动地靠近文学、爱上文学,并最终走上写作道路。这是我写作的初心和最大收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