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数字绘画邀请展举办
电脑能绘画,传统画家会失业吗
2016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国内首个数字绘画专题展——“零壹相生·数字绘画邀请展”,目前正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展览。一幅幅技艺精湛、寓意深远的水墨画、油画,令人脑洞大开的图形设计,很多看起来与传统绘画作品并无二致的“数字绘画”作品,全部是参展艺术家利用电脑完成的,让人叹为观止。电脑做出的绘画作品如此丰富与精致,传统画家们应该很有危机感了吧。
  电脑绘出诗意作品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介绍,数字绘画是绘画者利用计算机、绘图板、数位笔、摄像机、扫描仪等数字设备和绘图软件完成的艺术创作形式。这种绘画语言不仅可以模拟水墨画、油画等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也具有数字绘画本身的语言特质。本次展览邀请了近百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参展,基本上囊括了当前数字绘画发展的代表性类型。
  记者看到,参展作品的呈现形式不仅有位图绘画、矢量图绘画等CG手段,还涉及了装置、交互、行为等当代艺术形式。例如,向际纯的参展作品全部为iPad绘画,以视觉日记的形式记录日常生活的所想所感,笔触灵动,艺术表达自由而随性。
  诗意和哲学意蕴等传统绘画特质,也在数字绘画中得到不同形式的体现。张旺的作品可称之为“数字水墨”,虽以计算机为作画工具,却显露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绘画功底,与纸质作品一样充满诗意。张光帅的《无中生有》,将数字绘画虚拟的形象映射到现实世界。坐到大屏幕前,观众可以感受与虚拟作者本人的互动,用增强现实技术探讨了真实与虚拟的哲学问题。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17日。
创造全新传达媒介
  数字绘画不仅保留传统绘画的诗意,还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张牧的系列作品《KILLING》,运用体温传感技术结合动态影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传达媒介。张牧将之定义为“热敏招贴设计”,将热敏涂料印刷在海报表面,用体温传感技术使传统的招贴海报发生变化:当观众远望海报时,画面为一只人手切割动物头部的画面;当观众走近海报时,由于传感器感受到人的体温,动物画面逐渐转变为一只清晰的人手,呈现出一个人左手砍右手的画面,用双手的自残体现出保护动物的主题。
  更令人惊奇的是,数字绘画还有“大数据”的功能。本次展览展出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向帆的《全国美展数据追问》,向帆与软件架构师朱舜山合作,将信息视觉化技术应用到了全国美展的图像研究中,他们试图从七届全国美展、2276张入选及获奖油画作品中一探获奖的秘密。在他们制作的视觉化平台上,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发现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大量集中于红黄色调,紫色则是冷门区域。这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以信息图表形式直观地呈现给了观众。
  潘鲁生说,从事数字绘画的群体以设计师和艺术家居多,他们追踪新技术、掌握新工具,用软件或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让数字绘画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创作实践。 
数字绘画不是颠覆
  展览中的大量作品属于“根植于传统视觉语言的新媒介表达”,这些原本是传统画家们一笔笔画出来的艺术作品,现在却经由电脑“生成”,那么,传统画家们怎么办?顾群业对“传统画家的未来”并不担心,他说:“没有人可以否认,在媒体技术环境下,‘绘画’已经并且持续地发生‘巨变’,但数字绘画绝不会像有些人期待的那样,形成对传统绘画的颠覆,因为它只是丰富了绘画的种类,并最终会成为‘传统绘画’。”
  顾群业说,经过数字绘画的实践,人们发现它跟传统绘画其实是一样的,仍然是具有原创性、手工性的创作,仍然无法摆脱“造型”与“技巧”,都需要创作者对工具、材料的掌握,“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数字绘画丰富而独特的‘绘画语言’。数字技术无疑拓宽了绘画的表达空间,使创作者的力量更为强大。”从此次展览的部分作品看,完全没有绘画功底的作者虽然可以用电脑“生成”数字绘画作品,但“画画的其实还是人,电脑自己并不会画画”。顾群业称,数字绘画不可能颠覆艺术规律,数字绘画的实践者可以称之为“数字手艺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