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落户城区一小学
目前为全省面积最大、项目最多的非遗教育传习基地
2016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10月25日讯(记者 张跃峰) 10月21日下午,随着东昌府区非遗教育传习基地在东昌府区水城小学揭牌,全省面积最大、项目最多的非遗教育传习基地正式在聊城落户。 
  据介绍,这一非遗教育传习基地自今年5月份开建,由东昌府区水城小学投资200余万元、东昌府区文广新局投资60余万元、澄浆玉泥文化传承人投入40余万元共同建设,系聊城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这一基地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设有非遗大讲堂、非遗多媒体教室、非遗数字保护传习中心、东昌葫芦、东昌木板年画、东昌澄泥、东昌剪纸、东昌八角鼓传习中心等10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15名省市级传承人每周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二级传习培训,目前为全省面积最大、项目最多的非遗教育传习基地。  基地成立以来,聊城市及东昌府区文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多次到基地组织研讨、座谈活动,对传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修改,台湾的教育专家林美妤女士还给水城小学搭建了鲁台小学牵手友好学校,与台湾的小朋友通过视频交流手工制作,并捐赠了部分书籍;曲阜师范大学的扈瓐教授专门到基地指导东昌葫芦传习工作。在第十个非遗日,传习基地还举办了首届国际澄浆玉泥画葫芦艺术节,受到了美韩以及澳大利亚等多国留学生的喜爱。 
  据东昌府区水城小学校长刘国文介绍,学校在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重点打造校本课程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学校制定的“自主选课”大课表中,非遗课程以其较为成熟的活动课程模式,有效带动了其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课外活动计划”的普及性、公益性、创新性等原则,挖掘社区、博物馆、文化局等周边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