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感到自豪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耐岗
  说到“代价”这个词,总有种悲壮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从我初中毕业后才开始的。
  那是1990年。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我选择了出门打工。做这个决定之前,我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父亲已经从亲戚开的加油站为我谋了份不错的工作,我也已经领了一个月工资。另外家里还有十多亩地,父母岁数大了,多个人多把手,我虽然才下学,也五大三粗的样子,算个壮劳力了。出门打工,意味着我要舍家撇地,要从头开始。这个代价未免太大,我的父母是坚决不同意,说你也该稳稳当当过日子了,还给我举例子:邻村王小辉,和我一般大年纪,非要去深圳,说要下海赌一把,最后把自己淹了个片甲不留。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庄户人家,折腾不起啊!
  应该不应该付出这个代价,我权衡半天,还是不能扳倒自己那颗满怀梦想的心。不去闯一闯,怎么甘心呢?我心中盘算,用几年青春,换一个理想的未来。
  离家的日子是苦的,成长不也是辛苦的吗?
  那是1994年夏天,我在北京一个副食店打工。周末,《北京青年报》的一则启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针对“打工感言”的征稿。
  深夜,我辗转难眠。最后拧亮了灯,在稿纸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挥手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学校的花季雨季,来到北京城已经四年多了。在这四年多的日子里,独处的落寞、知识的匮乏无时不困扰着我,让我深感生活的艰辛、在外的不易,但也更坚定了我的决心,流一百分的汗出一百分的力,终会取得成功!在这片一心向往的热土上,让我们去奋斗,拼搏,成就自己梦想!
  这段话充满了一股舍我其谁的正能量,写完后,我才知道,它一直就积蓄在我的内心深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爆发。我将那张承载我心声的稿纸放进信封,为自己还是一个有梦的人而兴奋到天明。
  几天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好像全北京的打工者都在找我……其中一位叫魏如花。她的模样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穿着一件病号服,倚在病室床头,旁边有大把大家送来的鲜花。新闻的题目是:如花弱女心强志坚,为避强暴跳楼身残。
  魏如花说,这样做,我不后悔。她还对我说起电影《喜剧之王》里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他在剧组的第一个工作是杂役。但他把努力作为人生的第一堂课,上好它,最终让自己的人生光彩夺目。梦想从来不卑微,付出就有回报!
  多少年后,我还记得魏如花这句话。现在,我对代价这个词不再伤感,而是更多感恩,甚至自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