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国二标”,1.7亿元投入很值
2017年02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威海2月20日讯(记者 孙丽娟 通讯员 王海娟) 2016年威海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填补了省内无达标市的空白,这背后有1.7亿元财政投入的大力支撑。
  2016年初市级财政预算安排400万元奖励资金,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的区市,市级拨付补偿资金,同比恶化的区市须上缴生态补偿资金,2016年市级财政共兑付生态补偿资金672万元。同时安排4727万元,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重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及工业烟粉尘治理、大企业园区堆场无组织排放的扬尘污染治理,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35台。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是大头,财政杠杆作用还延伸到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2016年,市财政局联合环保局出台《关于推广使用新型无烟烧烤炉具的实施意见》,鼓励业户更换新型炉具,市、区两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更换新型炉具的业户可获购机款80%的补助,2016年两级财政为此支出276万元,推广节能环保炉具893台。
  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2016年,市财政安排1540万元推动全市2.3万辆黄标车提前淘汰和“黄改绿”,安排绿色公交发展资金7000万元,支持公交集团购置、更新140辆新能源和节能型环保公交车。
  此外,市财政还安排3386万元奖励支持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工业清洁生产示范、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改善能源供给结构。2016年,全市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291.29万㎡,占全市建筑面积的60.15%,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部完成节能改造的地级市。
  综上,2016年市级财政累计安排17601万元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的全面长效机制,成效显著。2016年,威海市中华环境奖评选中,荣获城镇环境类第一名,填补了社会性最高环保荣誉的空白;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359天,空气质量优天数135个,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89.9%。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