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跑路”消费者维权难
2017年03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8岁的赵辛(化名)没想到人生中第一次走进法院的大门,提起民事诉讼,是因为一次“倒霉”的消费。
  2016年7月,赵辛在北京市蓝色港湾一家培训机构花费9600元为10岁的儿子报名课程并签订了协议。仅仅不到半年,那家培训机构就撤店了,其负责人销声匿迹,赵辛儿子的剩余课时费6200元打了水漂。愤怒的赵辛和其他学员家长一起开始了维权之路。
  但维权的道路并不顺利。赵辛说,向工商部门投诉,接到的回复是联系不上经营者,无法解决问题;向公安机关报案,得到的回复是诈骗证据不足无法立案。最后大家决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很多家长一听要诉讼就打了退堂鼓。也许大家觉得为了追回几千块钱去走复杂的法律程序不值得,也就不了了之了。”赵辛说。
  虽然知道法律诉讼过程漫长,赵辛还是选择继续走下去,法院目前已接受了她的诉讼请求并正式立案。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