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内,变化的是内容,不变的是内涵;变化的是演员,不变的是戏骨;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经典。无论影视业怎样发展,那些经典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而且依然具有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既是影视创作的方向,更是影视吸引人的价值所在。
最近娱乐圈把“怀旧梗”玩上了天。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宣传活动,整个氛围似乎一下回到了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就在《非凡匠心》中,当年《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铁三角”王刚、张国立、张铁林再度合体,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熟悉的味道》中,刘嘉玲、陈凯歌陈红夫妇、张继科、蒋欣等明星上节目为亲朋好友下厨做美食,回忆往日时光;还有明星朋友圈近来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情绪,苏有朋为新片做宣传拉来了“还珠帮”的林心如、赵薇,沙溢也忽然发帖贴出17年前拍《聊斋·席方平》时的青涩照片……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这些怀旧顺应了某些观众的需求。也有人说这既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这话没有错,但是“怀旧梗”是情感文化的一种再现,不应该成为一种营销,更不应该唯利是图。
怀旧之心,人皆有之。这既是情结,也是情绪,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怀念或回忆。生活在城里的人,总想回老家去看看,看看那些老房子,看看那些河流,看看那些山,这就是乡愁和乡情。人们看惯了古装剧,看多了那些穿越或者戏说剧后,更希望看到儿时看过的影片,希望看到十年前、三十年前的那种文化。
比如最近的《朗读者》节目中,濮存昕、王学圻等也忆述自己的旧事,让观众再次看到那些老戏骨的刻苦和勤奋。再比如《渴望》这样的影视作品,尤其能激发人们情感,产生共鸣,或者说能激发出社会正能量,怀旧一下,并无不可。但是怀旧不能走入误区,一哄而上,造成影视产品过剩,形成新的浪费。
一些人正是看准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了利益便穿凿附会,生拉硬拽地怀旧,为新片做营销拉大旗做虎皮,或者整一批面瘫“小鲜肉”翻拍来翻拍去,光奔着赚钱而去,只想着生财之道,至于作品的文化内核,却被忽略了。这样做,给人的感觉就是绑架了大家的记忆,消费了大家的情感,必定行而不远。 (白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