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里,来碗原汁原味的乡愁
肥城五埠岭村:不搞大拆大建,老村旅游迎新生
2017年03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五埠岭村石头房。
  ▲油菜花美景。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磊

  在泰安肥城市孙伯镇驻地西北方向6公里处,有一座东、南、北三面环山的古老石头村,名叫五埠岭,据泰安县志记载,该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为了让更多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五埠岭对村里独特的古老石头房——“伙大门”进行保护性修复,逐步发展以“悠悠五埠·浓浓乡愁”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石头古村落,冬天也不寂寞
  2017年春节期间,平常冬日里安静祥和的五埠岭一下子热闹起来,从腊月二十一到正月初六,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古村过大年。
  “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来村里。”回忆起当时的热闹场景,52岁的五埠岭村民徐瑞银至今还很兴奋。
  五埠岭村党支部书记赵同军介绍说,村子这两年开始搞乡村旅游,在肥城市旅游局的支持下,村里头一次搞这么大动静的活动,非常成功,“春节假期7天就来了一两万人。”
  肥城市旅游局局长刘任力说:“这里有独特的石头民居,有伙大门,过年也是原汁原味,剪窗花、磨豆腐、摊煎饼、榨油等传统民俗项目一应俱全,游客可到不同的农户家体验游玩。”刘任力说,通过前期广泛宣传,春节期间的村子里一下子就充满了人气,五埠的名气也打了出去。
  刘任力提到的“伙大门”,是五埠岭的四大胡同。据村里老人介绍,村子依山而建,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由石头建成,北部倚靠山坡而建,因此越往上地势越高。“最大辈分的老人从北面最高处开始建房子,小辈们成家立业后就依次往前扩建居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伙大门胡同,前后相连,左右贯通,门中有门,院中有院,巷中有巷,形成今天的‘伙大门’。”
  石头载着乡愁,老房翻新待客来
  五埠岭村是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历史上曾有一村分二州(东平州、泰安州)的传说。这里还曾作为抗战时期著名的陆房战役的后方医院之一,村里存有大量的藏兵洞、地堡遗址。
  到过五埠岭村的游客都感慨,走进五埠村犹如走进了一个石头的天地,徜徉在一座色彩斑斓的石头博物馆。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处处写满乡愁故事。
  依托天然的古村资源,从2016年开始,五埠岭村开始致力于乡村旅游开发。近两年来,村党支部书记赵同军先后跟随省旅发委组织的考察团到台湾和韩国等地学习,他对于台湾地区乡村旅游的管理、营销方面的经验深有感触,“村里没钱,只有资源,单靠村子搞不了旅游。”赵同军说,必须要引进外面的资金参与开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和团队。
  赵同军介绍说,在肥城市旅游局的帮助和支持下,村里目前引进了泰安一家公司投资,依托石头古民居,已经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民俗展览馆、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并对保存较完好的“伙大门”石头院落进行修葺、翻新,打造传统美食一条街,建成后将形成集摊煎饼、烙大饼、磨豆腐、榨油、酿酒等民间传统美食和工艺制作的集中街区。
  在开发中,五埠岭村的名气逐渐被带动起来,省内甚至省外江苏等地不少画家和艺术院校的学生常来写生,甚至吸引了不少导演来踩点取景。“过年时候,大导演王文杰来到村里,还说以后要在这里拍部电影。”村主任魏桂琴骄傲地说。
  保持原汁原味,不搞大拆大建
  如今,五埠岭村除了南面和西面两个寨门是根据之前的寨门垒高修建起来的,其余都没有进行大拆大建。古民居整体分布高矮错落有致,古石墙、深巷、大院等都具有典型北方特色建筑风格,均保留了原始的面貌。
  肥城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明国介绍说:“在肥城乡村旅游的三大区域,五埠属于南部以乡村记忆、记住乡愁为主题的区域。这里自古以农耕为主,古村环境保护完好,不能盲目开发和改造。”在肥城的乡村旅游规划中,五埠岭村是南部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点,李明国说,这里要在保持原汁原味农耕风貌基础上,体现乡趣、野趣和情趣。
  在五埠岭村周围,远近高低地种植着一片片的油菜花,给古老的村子点缀着一片片春意,据赵同军介绍,村子和投资的公司邀请了天津的一家设计院对村子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下一步我们要以独特民居为切入点,基本保留原貌,不搞大拆大建。村子内部设施尽量不动,甚至保留土路以保留乡土气息。”李明国介绍说,村子外部则打造农事体验为主的百亩农事体验园。
  “游客来乡村,就是体验原汁原味,没有了原始的味道,花再多钱打造也是白搭。”肥城旅游局局长刘任力说,这里的古村保留着古朴的乡村记忆,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动工越少,对环境的破坏越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