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村为”:划计
打通农村移动互联最后一公里
2017年03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通讯员 张鹏 王有方
记者 崔如坤      

  2017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市长解维俊首次提出“为村”这一概念。2017年,菏泽将建成100个“为村”,并将“为村”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中。据悉,在“为村”建设方面,郓城县走在了全市前列,截至3月25日,郓城县已有81个“为村”完成申请,郓城县六合苑、随西村2个村庄已上线运行,在全国160和“为村”公众号排名中,分列全国第9位、第11位。
“互联网+乡村”
村民有了互联网新生活
  “你还别说,这个‘为村’还真有用,我们把产品挂上去,最近几天就有30多个订单了。”说起“为村”,郓城县南赵楼镇副镇长李圆兴奋不已,她告诉记者,在南赵楼镇六合苑社区的“为村”平台开通后,迅速完善各个栏目,并在“村有好货”栏目上传了村里的特色产品吊篮,很快就有订单产生。李圆说,见到实效后,她马上组织村民去外地学习吊篮编制技术,回来再传授给其他村民,让更多的闲散妇女再就业。
  李圆口中的“为村”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项“互联网+乡村”项目,是一个用移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获取财富的的机会快速向城市汇聚,为获得更高收入,乡村中的青壮年开始大规模走上进程务工的道路,这引发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同时,也加剧了仅剩下留守者的空心化村庄,没有年轻人为乡村获得有效发展机会的信息,信息失连。
  “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郓城县商务局副局长孙学中用三个“连接”来形容“为村”的重要作用。他告诉记者,面对层层“失连”的乡村,通过打造“为村”这一平台,能够很好的打通村民参与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路。
2个村率先破题
排名分列全国9、11名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为村”建设方面,郓城县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截至25日下午5时,郓城县已有81个“为村”完成申请,46个村成功申请了微信公众号,郓城县六合苑、随西村2个村庄已上线运行,在全国160个“为村”公众号排名中,分列全国第9位、第11位。
  据了解,“为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对于郓城县商务局系统对它的功能及作用还不是很了解。为了将“为村”摸透,在今年元旦之后,郓城县组织了涉及商务、扶贫、农业等部门共计20余人的队伍,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考察学习。“铜关村是腾讯‘为村’的试点,各方面打造的已经十分成熟。”回来后,郓城县又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摸清了“为村”的申请、建设等一系列流程后,迅速在全县铺开。
  孙学中说,“为村”的核心内容是让每一个村庄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服务号,通过引导村委学习管理,引导村民学习使用,进而活跃在为乡村定制的村级微信公众号上,从而满足乡村治理、村民生产生活交流、社群互助、电子商务等需求,打造各个村专属的移动互联网名片,促进村庄文化繁荣及与城市需求密切相连,推动村庄综合发展。
村有好货不愁卖
探索“互联网+”新模式
  李海全是郓城县随官屯镇随西村的村主任,在“为村”公众号申请下来之后,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公众号的管理员,负责认证村民的审核、发帖的管理、板块的建设等内容。李海全介绍,目前随西村已经有286个村民市民认证加入“为村”,关注人数达到了725人,已经开通了“党建之家”“村有好货”“赶集”“政务公开”“班车/顺风车”“法律援助”“投票评选”“村有美景”“村有喜事”等多个栏目。
  通过微信搜索“水浒故里郓城随西村”,添加关注后进入村庄,记者看到,在最活跃的的“赶集”栏目中,每天都有村民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大家通过评论进行互动,拉近感情。开商店的村民可以发布商品信息,推广自家产品,使村民不出家门就能逛商店、买卖东西。
  “之前说的是,‘为村’可以实现三个连接,从情感的连接,到信息的连接,最终实现财富的连接,这都需要一步一步摸索。”孙学中告诉记者,目前,上线运行的两个村都开通了“村有好货”,芝麻香油、鹅蛋、吊篮、桃木……所展示的产品也都是村里的特色产品,这也为乡村物产找到了另外一条创造财富的方式。
  据了解,近年来,电商扶贫以其精准的模式越来越成为扶贫的重要渠道,“为村”的建设作为一种电商脱贫模式,也开始逐渐显现成果。孙学中说,今年,郓城县计划打造100个“为村”,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等多种模式,拓宽村民了解互联网信息的渠道,助推农村微商发展,帮助更多村民实现电商脱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