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首超2000万,全国第一
2017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24日上午10点,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老龄办发布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057万人,首次突破两千万,占总人口20.68%,标志着山东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我省养老产业亟须加快脚步,跟上市场需求。
  本报记者 廖雯颖 陈玮   
我省老年人口
多是低龄老年人

  据山东省老龄办巡视员钟永诚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057万人,首次突破两千万,占总人口20.68%,这使山东成为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标志着我省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钟永诚说,1994年,山东首次迈入老龄化社会,当年老年人口899万,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全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则是在1999年,山东提前了5年。从1994年到2016年,山东总人口从8600万增加到9900万人,而老年人则从899万增加到2057万人,22年来,老年人净增加超过1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万老年人。
  截至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3亿,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山东则已成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老年人口中,女性占53.8%,男性占46.2%;低龄(60-69岁)老年人口占56.9%,中龄(70-79岁)老年人口占28.7%,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4.4%,我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仍以低龄为主。“未来十年,我们肯定会更加感受到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崔树义说,未来十年,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期间出生的人口将陆续进入老年。十年后,目前在老年人口中占主体的低龄老年人将进入中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0%左右,全省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虽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延缓老龄化速度有一定作用,但不明显。幸运的是,未来十年,山东省人口总抚养比仍然低于50%,还处于人口红利中末期,劳动力供给仍然比较充足。”崔树义说。
超一成老人需照护
失能老人护理缺口大

  根据调查,全省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比重为12.6%,人数约240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护的比重无明显差别,低龄老年人有需要照护的占5.68%,中龄老年人为13.99%,高龄老年人为38.33%。可见我省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较大。
  根据2016年底省民政厅对全省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摸底调查,全省身体一般或患有疾病的老人占67.1%;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分别占23%和4%;有28.5%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家庭护理服务,32.9%需要保健康复服务。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从全省范围来看,我省老年人仍然是“9073”或“9064”模式,即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3%或4%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据省老龄办主任丁希滨介绍,2016年底,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达到3300余家,各类养老床位6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近34张;“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200余家。  
  崔树义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和低收入老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但社区和社会提供的有效养老服务有限。崔树义团队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收住率只有30%左右,对于失智老人,只有少数养老机构予以收住。
  记者从民政厅获悉,目前,我省护理型养老床位数量少,设施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医养结合不够,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养老机构数量少,医保尚未实现异地结算。省民政厅相关人士表示,2017年将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特别是着眼于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优先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突出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制定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社区治理及养老服务创新实验,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示范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提升全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老年人用品不“适老”
产业发展跟不上需求

  《山东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养老服务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以上。
  除了养老服务,老龄用品的市场需求也很大。调查发现,仅有19.6%的老年人不需要任何辅助用具,其中城区为12.6%,镇区为21.5%,乡村为22.6%。老年人使用老花镜的比例为33.4%,假牙为18.8%,血压计为9.1%,助听器为7.3%,拐杖为5.8%,血糖仪为2.2%,按摩器具为1.9%,纸尿裤或护理垫的比例为0.6%。这说明,日常生活类老龄用品得到了广泛使用,未来老年人及其家庭对老龄用品市场前景广阔。
  “银发经济”前景广阔,目前的尴尬却是老龄产业发展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供求不对称,老年人很难买到合适的产品。丁希滨表示,老龄产业是山东的短板,生产明显落后于需求。“山东省拥有2057万老年人,老年产业的市场是巨大的,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实现新旧动能转变。”  
  “即使在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也不容易找到一家老年人用品专卖店。而各类儿童用品玩具则是琳琅满目。”钟永诚说,山东老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比较小,目前还没有像样的品牌。许多涉老企业、商家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省的老龄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多数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品牌效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市场上的老年用品存在质量差、品种少、适老性不强、精细化不足、产业规模小等问题,抑制了老龄用品消费需求。
  也有观点认为,老龄用品产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人的传统观念难以转变,习惯节俭的老人不舍得为自己添置各类用品。据悉,2014年,山东省老年人全年人均收入为15217元,每月平均1268.08元。2014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4元,老年人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数。2014年,老年人平均日常生活总开支2148元。我省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消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