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试运营,他近俩月没回家
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CEO张晓国:做旅游20余年不改初心
2017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11日,被称为“中国旅游界奥斯卡”的2016中国旅游总评榜迎来揭榜时刻,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CEO张晓国荣获年度旅游新闻人物。在山东,张晓国是旅游圈里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人物。从业20多年来,他从日语导游做起,先后经历了多次转型,到现在独立运营旅游景区,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山东旅游圈,他从事的岗位最全。对旅游的热爱,让张晓国20多年初心不改,一直在旅游业内打拼,“干到70岁也不会停下来”。
  本报记者 宋磊      

  从导游到景区管理者,不断挑战自我
  张晓国学的是日语旅游专业,199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旅游局下面做日语导游,这在当时无论身份、地位还是收入都非常令人羡慕,可谓“天之骄子”。“赶上了入境游好时期的尾巴,做了几年日本入境游接待后,日本入境游市场经历了断崖式下滑。”张晓国说,自己一下子很茫然,无所适从,前后的落差很大。要生存下去,必须要转型。
  不过,张晓国的转型并非从导游行业转向另外的行业,他对旅游非常热爱。从1997年开始,张晓国进入康辉旅行社做国内接待,主要接待港澳台的内宾,转型做业务加导游,在外联和计调等业务部门待了几年后,张晓国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人脉关系。2002年他再次转型,收购了济南国信旅行社,成立并拥有了自己的旅行社,一直经营到现在。
  此前张晓国并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但他善于学习。在他的经营下,国信旅行社多次进入山东十强,他本人也于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
  不甘于寂寞的张晓国从2008年开始再次挑战自己,先是到西霞口运营景区,后来又分别在青州和黄岛等地做区域旅游营销,2016年4月,他来到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开始独立经营一个景区。从来到天颐湖起到今年4月正式开业,张晓国每天跟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时间用分秒来计算。
  来到天颐湖后,张晓国总是在晚上挤出时间走进景区,用脚步反复丈量这个20平方公里的景区,到每个景点体会其可以带给游客的观光游览体验,对各个资源点进行准确定位,“先游客之忧而忧”,思考各个点的资源配置、游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并认真总结,将解决办法落实到实处。
  张晓国对旅游有着由衷的热爱,他说:“旅游是一群热爱生活而又失去生活的人来做的。”在他身上,这句话也得到了应验。“以前我非常喜欢读书、写作,每天晚上睡前是必须要拿起书翻翻的。现在呢?”张晓国苦笑一声说,“现在都被工作的忙碌给剥夺掉了。”
  连续几十天泡在景区,诠释旅游人“匠人精神”
  在朋友圈里,张晓国5月4日发表了一条状态:“忙忙碌碌,狼奔豕突。”并配发了一张显得非常憔悴和疲惫的自拍照,这是他来到天颐湖的真实写照。他说,运营景区和做旅行社有很大不同,做旅行社自由度很高,运营景区涉及景观提升、环境营造、流程提升、核心市场宣传、推广营销、公共关系处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更具体更琐碎。“面对的矛盾更多、更复杂。”开业前后,母亲生病住院、儿子高考前焦虑叛逆、济南的一摊子工作还要顾及……要求苛刻、追求完美的张晓国几乎事事亲力亲为,让他疲惫不堪。
  “这种累不是用时间密度衡量的。景区涉及投资方、运营团队、管理公司等各方,我每天需要应对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冲突,协调各方的关系平衡。”张晓国说,和人打交道是最累的。去年天颐湖景区试运营前后,他前后近两个月没有回家,全天泡在景区,每天休息的时间最短只有两三个小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协调关系,连续几十天的高压高速高密度的“搏命式工作”,让他濒临崩溃。
  绝境时张晓国也有过转行做媒体、当老师的机会,但由于对旅游执着的热爱,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经历痛苦之后自然也有了提高和升华。“旅游是美好的,做旅游就是要发现美、传播美、制造美,把美好的情感和快乐的氛围带给游客。”张晓国认为,做旅游的人和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灵魂的工程师,只不过旅游是面向全年龄段的终身教育。“一切美好和善良都可以在旅游中激发和熏陶培养出来,旅游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
  在张晓国看来,真正的旅游人应该具有匠人精神,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满怀热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浪,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富有情怀和温度。
  现在,张晓国喜欢种地,他在景区住处前开辟了一块地,经常翻土种菜,用身体上的累冲淡精神上的疲惫。他想在50岁前慢慢告别疲于奔命和事必躬亲的状态,用专长去奉献景区和游客。“将来即便退休了,也不会停下来,我会写作和义务讲解,继续留在旅游行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