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安放心灵的良土
2017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黄体军

  近日,由山东省话剧院推出的大型历史话剧《兵·道》正式与泉城观众见面。这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孙武作为主人公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所以,其故事设计、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的追求本身就具有很可贵的探索性。   任何战争都免不了杀戮和牺牲,死亡和坟墓,那么在战争中,有没有高于战争的东西?在战争废墟中能否找到安放心灵的良土?这正是孙武苦苦寻找的东西。《兵·道》在展示戏剧冲突时,并没有停留在展示孙武与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及伍子胥之间外在的战争观之不同上,而是最大程度展示孙武内心的思考、困惑、矛盾和挣扎:打仗是为了取胜,但越取胜越远离自己心中的理想,这使得孙武在内外反抗中,情感处于极度撕裂状态,从而使得这一戏剧人物具备了十足的弹性和张力。   
  在演员们对本剧人物角色的精彩演绎中,不能不特别提到对主演李帅的偏爱。很多名演员是因为遇到了合适的角色而成名的。而李帅遇到孙武,堪称“一见钟情”。在对孙武这个人物的演绎塑造上,无论是动作造型还是内心变化、气质流露、表情的使用拿捏,李帅“入戏”之深,可以说把孙武这个人物演活了。在首演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帅自称“已经疯了”。的确如此,为了演好孙武,他把孙武的台词、思想、情感都放入体内,提前进入了“魔痴”状态,甚至梦中也与孙武对话。由此,终于在舞台上塑造出了一个大仁大义,富有悲悯情怀的人物形象,把自己演成了“活孙武”。
  那么孙武的形象是来自史载抑或艺术创作?当然是兼而有之。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演绎,而李帅演绎的孙武应该说是一个更符合当代观众心理向往和审美需求的形象,一个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话剧将《孙子兵法》中体现出的仁爱思想进行放大、升华,着重强调孙武对战争的终极思考,并在此前提下设计戏剧冲突,以至于出现了他不惜交出兵权,甘冒杀头风险,也要对吴王抗命不遵的场面,当然这不一定是与史载完全合拍的孙武形象,却是艺术创作的需要。在戏中,孙武不但“知战”,而且“知所以战”,这使得他的思想高高居于同时代人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孙武堪称一个孤独的智者,而李帅在这一点上也有精彩的演绎。尤其是最后他毅然决然归隐的场景,画面唯美浪漫,极富仪式感,其语言、动作、表情,包括微表情,都已与孙武合二为一,直接触动了现场观众内心最柔软的情愫,激发了大家对“战争与人性”“战争与家园”“战争与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共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