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老济南的生活,“国际范”讲述丝路上的山东故事
老城泉水消夏游带火百花洲
2017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华灯初上,百花洲夜色如诗,成游客和市民消夏好去处。(资料片)  本报记者 周青先 实习生 刘海天 摄
  北宋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版,引起游客极大兴趣。本报记者 刘飞跃 摄
     这几天,省城历史文化街区——明府城火了起来,“一带一路”展厅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目光,该展厅从“国际范”的角度讲述了丝路上的山东故事。而这种民俗、民族和互动体验式的泉水特色游,把曾经“沉默的百花洲”带火了,喝着泉水,学着做泉水豆腐,这样的旅游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舒服,老城区旅游冷热不均的格局也正在逐渐改善。

  本报记者 刘飞跃 

世界最早广告印版
再现济南重要历史地位

  8月6日上午,“丝路之源 济水之南”百花洲文化旅游研讨会在百花洲“芷兰第”召开。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芷兰第同样也是日前新开的百花洲“一带一路”的展厅。
  这间展厅大约20平米,位于泉水民俗馆西侧。该展厅汇集了国内的幌子图片、幌子实物,展现了齐鲁商业的发源。另外展厅还通过图片、老物件方式展示了种桑、养蚕、纺织的全过程,展现了齐鲁大地丝绸业的发展盛况。
  其中一件展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件展物名叫“北宋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深红色的印章放置在玻璃内。据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版再现了丝路经济鼎盛时期,济南作为丝绸业发展装备供应商的历史地位,该印版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广告印版,原件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展厅为老济南的文化旅游增添了国际化视角和题材,展厅可通过互动化、体验化的传拓、乡饮等活动,塑造具有国际化、地域化品牌节庆活动,为国内外游客打造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泉水”就是最佳冷饮
引得外地客称奇

  “一带一路”展厅让小小的百花洲有了国际范,而泉水消夏游则成了游客的新宠,让市民流连忘返。8月6日上午,济南室外气温达到了35℃,不少市民都躲避热辣辣的太阳,而在明府城百花洲却有另外一番景象。
  在百花洲入口处有几处泉水直饮点,不少市民都拿着瓶子来接泉水,清凉的泉水一饮而尽,不少游客大呼痛快。“我从泉城路过来,那里太热了,买了一瓶水一会儿就喝完了,我留着瓶子来这里接泉水,确实挺方便,泉水就是最佳的冷饮。”市民王先生说。
  从泰安来济南旅游的游客孙女士对百花洲内的泉水直饮啧啧称奇,她说,之前看泉水都是从电视上,去一些景区也没有时间品尝泉水,没想到在老城区实现了她喝泉水的愿望。“尤其是在盛夏,喝点泉水确实非常痛快,旅游的劳累一扫而光。”孙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暑期的来临,济南也进入了旅游旺季。除了游玩天下第一泉景区外,老城区也成了不少外地游客的目的地,连日来的高温让清凉舒爽的老城区成了不少市民的选择。
消夏游丰富
老城旅游层次

  按照记者的观察,济南老城区旅游一直存在着“冷热不均”的问题。一般而言,游客从泉城路路过,都会选择去芙蓉街走走,填一填肚子,芙蓉街留给游客的印象就是以吃为主的街区,每到节假日,这条“吃货街”就变得人挤人。
  2015年国庆黄金周之前,泉城路南侧“宽厚里”开门纳客。经过一年半多的培育,宽厚里逐渐成为特色餐饮、咖啡馆、服装以及古玩等略带有小资特色的街区,人气也渐渐旺了起来。
  按照明府城百花洲片区的规划,该片区在打造过程中将深挖民族、民俗和民间特色,众多体现中国元素、泉城特色、泉城记忆的文化遗产都汇集于此。从百花洲开放以来,这里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独有特色的体验游、错时游、“爷孙游”等旅游形式,慢慢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从暑期旅游情况来看,老城区尤其是百花洲逐渐被泉水消夏游带火了。在旅游越来越重视体验的当下,不少游客可能更加偏爱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舒适感受的景点。喝着原汁原味的泉水,看着老济南人之前的生活,甚至也可以体验如何做泉水豆腐,一条“泉水”旅游线路逐渐清晰。
  旅游专家表示,百花洲泉水旅游特点最明显的体现并不是冬天而是夏天,城市高楼林立、酷热难耐,而百花洲内却一片清爽,泉水游补齐了老城区旅游的重要一环,老城区旅游的层次得到了丰富,冷热不均的旅游格局或将得到改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