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出炉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74亿元
2017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日前,聊城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出炉。今年以来,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上半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理性的货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稳定。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558.74亿元,同比增长8.0%,为近6个季度来最高增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8%,优于省市控制指标0.72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8%,购进价格上涨9.1%,两者均出现理性回落,增长面不断扩大。 
新认证“三品一标”,增幅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上半年,从供需两方面看,“进”显亮点,“进”是关键词。从供给侧看,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亮点纷呈。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49亿元,同比增长4.4%;增加值207.66亿元,增长4.4%,增速居全省第3位。蔬菜总产416.99万吨,增长0.5%;肉类总产32.83万吨,增长7.0%;禽蛋产量18.91万吨,增长6.7%。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共创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25个、面积72.67万亩;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3家,新增家庭农场107家。新认证“三品一标”15个,总数达到1128个,其中绿色食品700个,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聊·胜一筹”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净菜进京”、“净菜入沪”量不断攀升。 
  工业生产稳中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创2016年3月以来最快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加快0.6个和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比一季度前进4个位次,比上个月提高2个位次。主导产业增势较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0.5%,纺织服装业增长16.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4%。重点工程、重点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5月份,“双百工程”中的100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0亿元,增长11%;利润127亿元,增长14%;利税169亿元,增长10%。三者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6%、58%和55%。突出抓好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今年以来,园区共落地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104.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102.5亿元。16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 
  服务业方面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02.5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GDP2.9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8.7%,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0%,连续两季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逐步加快。一季度全市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0%,进入二季度后,受经济运行回暖影响,开始明显好转,1-5月累计增长16.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3.8%。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2位
  从需求侧看,投资强劲,国内外贸易增势不减。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扩量提质。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7.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全省快5.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0.87亿元,增长233.1%;第二产业投资548.78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投资367.45亿元,增长37.9%。民间投资完成753.6亿元,增长11.2%,增速高于去年底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0.4%。投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二产投资扭转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局面,三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7.5个百分点。三次投资结构为2.2:58.6:39.2,三产投资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助力新旧能动转换,共完成投资127.0亿元,增长10.0%,比工业投资快7.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3.2%,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助力传统动能提升,共完成投资208.8亿元,增长46.3%;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42.9%。 
  消费方面,国内消费提速进位。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8.85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较一季度提升1个位次。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62.12亿元,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512.50亿元,增长10.0%;住宿餐饮业76.36亿元,增长10.3%。分经营地看,城镇447.82亿元,增长9.8%,乡村141.04亿元,增长10.7%。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领先。限额以上企业电子邮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96.4%,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3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8.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3%。 
  进出口方面,国际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15.82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115.59亿元,增长30.0%;进口100.24亿元,增长19.9%。三者分别比上月加快3.5个、4.4个和2.5个百分点。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市场中,钢铁、铜铝板材及制品、化工产品及棉纺织品等产成品占60.4%,进口市场中铜铝矿石及原棉等原材料占79.1%。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不断增长。实际利用外资4.93亿元,增长174.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进度。

私营企业增长33.7%,增速居全省第2位
  经济运行质量好。财税收入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34亿元,同口径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67.59亿元,增长7.3%;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1.6%。国税收入88.48亿元,增长38.1%;地税收入49.98亿元,扣除“营改增”影响,可比增长34.6%,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经济效益同比提高。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0.29亿元、利润总额214.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3.5%%,增速较上年全年分别上升14.7和13.9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2天,同比减少1.7天;资产负债率为50.7%,下降0.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3.9天,同比减少0.1天。新旧动能转换进展良好。农业“新六产”加快培育。借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工程和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对10个特色乡镇和135个示范村(居)进行集中打造。新经济动力稳步增强。新业态快速成长。莘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东昌上林苑等一三产融合项目投产运营。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电商微商业迅速发展,网上消费成为新时尚,全市网络交易额达到411.64亿元。网络零售额达29.76亿元,其中实物型零售额26.18亿元,服务型零售额3.48亿元。 
  经济发展环境好。金融支撑作用强。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11.85亿元,较年初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3位;贷款余额2257.65亿元,增长6.0%,居全省第8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另有在审企业2家),列全省第5位,总数达28家,列全省第7位。“双创”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98万户,同比增长7.7%,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私营企业1.05万户,增长33.7%,增速居全省第2位。新申请商标4785件,居全省第7位;新注册商标3135件,居全省第6位。新增高唐锦鲤和高唐桑葚2件地理标志商标。 
  人民生活质量好。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实现可支配收入9500元,同比增长9.1%,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13465元,增长8.2%;农村居民6319元,增长8.5%;两者均居全省第6位。财政民生支出快速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累计202.1亿元,增长29.7%。其中,民生支出161.7亿元,增长33.6%;占全部支出的80%。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8.0%、24.0%、123.3%和20.2%,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