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滨州畅享幸福民生
2017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城区十里荷塘景区鸟瞰
  鲁能足校总教练巴雷西在滨州校园指导
  阳信县西吕村精准扶贫就业车间
  滨州百川小学快乐音符合唱团为德国残疾人唱起中国民歌
  滨州连续五年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夜色下的魏集古村落
  打渔张渠首枢纽改造工程效果图
   校园足球改革 滨州成领头羊
  体育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足球更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滨州市高度重视校园足球运动,带领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形成“足球共识”,被确定为山东省足球试点城市和青少年校园足球先行试点城市。
  滨州全市共有中小学524所,其中小学361所(5711个班)、初中140所(2491个班)、高中23所(1268个班),在校生43万人。目前,全市运动场地建设飞速发展。2016年,投资10亿元新建、改建、扩建校园运动场地267块;目前已实现校校都有人工草坪足球场。滨州市校园足球氛围浓厚,有28所中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鲁能泰山滨州足球学校,北镇中学被命名为“山东省校园足球训练营”。各项赛事成绩突出,在教育部主办的2015年“谁是球王”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中,滨州3支足球队分获山东赛区小学组第3名、第4名和初中组第5名。2016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简报专题印发《滨州市探索校园足球发展新路径》。
  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亲自率团远赴巴西、西班牙、德国等足球发达国家,就“校园足球”工作多方考察、交流。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副市长潘青等市领导也多次调研校园足球工作。聘请前国足主帅、足坛名宿殷铁生担任滨州足协顾问,迟尚斌为青训顾问,定期邀请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专家周敬滨博士来滨,讲授青少年足球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等课程。亚足联副主席张吉龙,韩国足球名宿朴昌善,西班牙、德国足球高层、专家也先后多次前来访问交流,为滨州校园足球的全方位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滨州已有28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创建50所国家级、50所省级、100所市级足球特色学校。全市组建学生足球社团556个,21个足球俱乐部与校园联姻,参与足球训练活动的学生达10.5万余人,足球课开课率达100%;校校都组建了足球队,班、校、县、市四级联赛开展得轰轰烈烈;作为城市新名片,校园足球文化正逐渐深入人心。

十年林水会战 建成北国江南
  林水会战工作是滨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至今已经连续开展了十年。十年来,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水会战已成为滨州“三农”工作的突出亮点、“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新农村建设品牌的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517项,动土石方5.64亿方,清淤疏浚河道、渠道14509公里,新增蓄水能力3.17亿方,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293.6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56.5平方公里,解决和改善了135.4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合格造林156.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19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增长9.2个百分点,达到32%;惠民县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无棣县、博兴县创建为“山东省绿化模范县”;连续举办六届苗博会,带动全市育苗面积28万亩,苗木产业直接产值超40亿元。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54个,开发治理土地面积110.8万亩,提高了农业生产抗灾防汛和综合生产能力。林水会战,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条件的迅速改善,同时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社会文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田成方、林成网、水成系”的生态格局已经形成,盐碱荒滩华丽变身,北国江南风貌初现,为加快生态高效农业建设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滨州在圆满完成林水会战两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张光峰书记有关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林水会战工作提档升级。在工作理念上,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以绿为韵、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主线,努力实现由完任务向干事业提升、由做局部向美整体提升、由求总量向重质量提升,着力打造精品、打造亮点、打造品牌。

精准扶贫 213个村7.2万人“脱帽”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精准”主线,坚持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积极探索滨州特色脱贫新路径,努力构建全党重视、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营造浓厚的攻坚氛围,脱贫攻坚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全市213个贫困村摘帽、7.2万贫困人口退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滨州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滨州市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十二五”期间,经历了从“整乡推进”到“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的转变,全市平均每年脱贫3万—5万人。
  2014年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始为扶贫重点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596个、贫困户21.6万人。年底,对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全市脱贫退出5.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万人。2015年底,按照国家、省对“十二五”期间贫困村、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全市235个贫困村摘帽,未脱贫贫困村361个(270个省定贫困村、46个市定贫困村、45个省派第一书记村巩固提高到2016年底脱贫)。
  2016年3月,在全市开展了“大调研大走访”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430人,再加上邹平县提高贫困标准线(3600元)自我认定1289人,全市贫困户47881户、贫困人口89719人。年底,按“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省定标准为3402元)的脱贫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全市213个贫困村摘帽、7.2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6个县区(滨城区、博兴县、邹平县、开发区、高新区、北海新区)基本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新识别570人。截至2016年底,全市在国家扶贫信息平台上贫困村14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54人。
  今年,滨州将实现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集中精力整改存在问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退出工作扎实、结果真实,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文化+民俗” 全域旅游新亮点
  滨州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旅发委部署,明确了文化旅游产业是滨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总抓手,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滨州编制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继无棣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后,阳信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编制完成《阳信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市上下想旅游、议旅游、干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滨州创新性提出创建黄河风情带省级旅游度假区。沾化区编制完成《黑白花奶牛养殖暨生态农业一体化项目园区规划》,设计编制《滨州国际足球小镇总体规划》。今年上半年调度相关旅游项目96个,年度到位资金25.17亿元。魏集古镇、徒骇河度假区、阳信水落坡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项目入选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招商项目手册。
  “文化+民俗”在旅游行业中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新的增长极。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表现尤为明显。掰棒子、挖花生、品农家菜、游览黄河大坝、赏自然生态风景……双节期间滨州共接待游客303.1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消费14.5亿元,同比增长18%。
  开发区西纸坊推出“黄河古村民俗文化节”,凭借别具特色的经典民俗歌舞、非遗文化表演、传统手工艺品、鲁北风味小吃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欢聚西纸坊。惠民县魏集古村落也以显著的民俗特色受到游客广泛好评。
  阳信县水落坡镇则是典型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目前,水落坡镇古家具市场已形成购买、修复、仿制、销售联动模式,是山东省最大的古旧家具收购、加工、存储、销售集散地,在古典家具行业素有“北有高碑店,南看阳信县(水落坡)”的说法。2016年园区年销售额达到60亿元,其中微商行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报通讯员 马广才 刘电辉 娄延峰
  本 报 记 者 韩延璟 王晓霜 张 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