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过年的味道
2018年0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吕周聚
  在美国求学的女儿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去年,我们决定去美国和女儿一起过个年。
  乘坐从北京飞往西雅图的航班,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在当地上午时分到了塔科马(Tacoma)机场。女儿接着我们来到她居住的公寓,一路上看去,车窗外春意盎然。西雅图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它的纬度和哈尔滨、波士顿差不多,这个时节哈尔滨和波士顿仍然处在冰封雪裹之中,而这儿已经绿茵片片、百花争艳了。
  我们来美国过春节,女儿自然很高兴。她邀请同学一起来过除夕,吃顿年夜饭。女儿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里,平常忙于学业,很少自己动手做饭。要准备年夜饭,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好在她住的地方离QFC(quality food center)很近,走着去买东西就可以。于是,我前往QFC购买东西,茄子、芹菜、虾仁、鱼、猪肉、牛肉、果汁、西瓜、草莓、苹果等推了一车回来;回来后发现家里没有油了,于是再回去,油、华盛顿州当地的红葡萄酒、甜点、面粉、黄瓜、豆腐、菜椒、油菜(产地上海)又买了一大堆回来,年夜饭的材料总算准备得差不多了。美国的物价比较平稳,相对于美国人的收入来说也比较便宜,几十美元便可从超市中推出一车东西来。
  来美国之前就在中国超市里买了红灯笼、福字、喜羊羊等过年的装饰物,把红灯笼挂在屋内的大门上,把红福字贴在客厅的墙上,把喜羊羊挂在客厅里,家里顿时有了过年的氛围。
  女儿约同学晚上六点来吃饭,我们从下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先包水饺,然后准备做菜。到晚上六点前,饺子包好了,满满的一大桌菜摆好了——红烧鲑鱼、黄瓜炒虾仁、芦笋炒肉、豆腐炖粉条、韭菜炒小鮹、炒生菜、红烧牛肉、烤鸡、硕大的螃蟹、炸藕合。女儿的同学陆续到来,他们中有的已经七年没回中国过春节了,看到这满桌的饭菜,大呼太丰盛了!
  吃着久违的家乡味的饭菜,品着美国的红酒,聊着大家记忆中的春节,回忆着过年的风俗习惯,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容,不禁感想:这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学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如果在家里,自然会享受父母的万般宠爱,但他们选择到美国来上学,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承担,言谈之间,他们表现出超越一般同龄人的成熟与自信。在吃饭交谈之间,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点,女儿的同学恋恋不舍地与我们告别,他们有的要回去准备明天的考试,有的要回去准备晚上要交的作业,我们将他们喜欢吃的水饺、藕合打包让他们带回去明天吃,他们都很高兴地打包带走了。走出门来,送别女儿的同学,外面的空气中涌动着花儿的暗香。中国这时应该是鞭炮声震耳欲聋了,空气中应该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一大家人应该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这应该就是中国普遍的年味了。
  走在空旷清静的美国大街上,我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文革”期间,领导号召大家要过革命化的春节,要破“四旧”。所谓的革命化的春节,就是要大家在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加班加点,抓革命,促生产。过春节要破“四旧”,要破除封建迷信,家里不允许挂祖谱,不允许摆供品,不允许拜年,不允许磕头。这样坚持数年,大家脑子里的年的印象淡了,对大人而言,过年已经没有了兴趣,只有小孩子还在盼着年的到来。在那个年代,讲究吃穿就是犯罪,实际上在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讲究吃穿对中国人而言就是做梦。那时,过年才能吃顿饺子,小孩过年时才能添件新衣服,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此留给大家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美国的年味和中国的年味不一样,这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美国人过圣诞节,圣诞节对美国人而言就如同中国的春节,放假,回家,团圆,吃饭,热闹。而中国的春节在美国并不是法定的节日,春节时节美国人照常上班,只有在美国的中国人才凑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以解思乡之苦。中国现在的年味和以前的年味相比,也大不一样,从过年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看到中华文化的进步。
  什么是年味?实际上,对于每个人而言,年味都是不一样的。年味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父母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年夜饭的味道的混合物,是留在我们脑海深处那忘不了、抹不掉的童年记忆。
  (本文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