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有体系,答题要有颜值
烟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分享备考要诀
2018年0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楠楠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发布,如何根据最新高考大纲来指导复习?近日,记者联系到烟台一中高中各个学科教研组以及高三各科备课组教师解读2018年高考大纲,分享各科备考重点。其中语文学科,记者邀请到烟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刘立华老师解读2018年高考大纲,分享高考语文备考要诀。

  烟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刘立华老师。
  今年语文命题
将整体保持稳定

  “2018年的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无论是考核目标与要求,还是考试范围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可以认为2018年全国卷语文命题将整体保持稳定,个别地方可能微调。”刘立华老师说,从2017年开始,高考考核目标更加明确,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相较于山东卷,全国卷的容量更大,对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在研究历年全国卷的基础上做好充分准备。
论述类阅读
要“抓大放小”

  刘立华老师说,针对新考纲和全国卷,其各个模块,我们建议考生: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定要沉下心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逐层概述文意的习惯,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作者观点及各段落、层次之间的逻辑论证关系,提高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对文中涉及的表明时间、范围、程度或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或事物发展变化情况等词句,要格外关注并随手勾画出来。客观选择题,比对选项和原文时,既咬文嚼字,又不拘泥,重在领会意思,要“抓大放小”“避轻就重”。
文学类阅读
慎用答题旧套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要增加把文本作为独立个体的解读意识。”刘立华老师说,在多年学习中,考生已经形成了一些答题套路,但近几年的全国卷试题正在悄悄避开套路,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所以考生既要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和答题技巧,更要有原文意识,要试图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真正读懂理解文章,慎用答题旧套路。”刘立华老师建议考生认真研读全国卷的真题,从中摸索出答题规律,并注意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答案,比较差异,进而规范语言表述。
  另外,不管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还是传记阅读都要坚持两项原则:忠于原文而不照搬原文,踩点答题而不过度答题。我们建议遵循以下步骤答题:①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②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③善筛选,重视归纳整合。④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
写作备考
要多阅读多积累

  “从近几年的试题看,全国课标卷的作文题具有试题的开放性,更加关注生活,弘扬核心价值观,提倡张扬个性,强调理性思辨。”刘立华建议,①加强审题训练,立意要精准,中心须明确。②加强思辨能力的训练,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客观看问题,探究问题的因果关系等。③抓好作文升格训练,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改、有改必有提升”,在准确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处理好标题、开头,结尾,结构、语言等细节。④多阅读,多积累。考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热点的人和事,拓宽视野,积累素材。
  最后,刘老师建议考生在备考中应该提高或强化以下几个意识:胸中要有家国意识——牢记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要有大情怀、大视野;阅读要有文本意识,推敲原文,读懂文本是做题的基础;做题要有审题意识,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一定要清楚;答题要有关键词意识,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层次分明、要点清楚、关键词突出是答题的最优选项;复习要有体系意识,善于归类总结构建知识树,事半功倍;还要有颜值意识,卷面要干净整洁,书写要清楚明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