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大讲堂关注“癔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癔症为“博取关注”,但并非“装病”
2018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专家名片※   杨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0余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对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以及疑难病例的诊治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坐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3月29日下午,本报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的心理健康大讲堂开讲,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杨楹为读者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癔症,如何识别癔症的早期表现等,受到现场读者的热烈欢迎。
    癔症是条“变色龙”,症状复杂多变
  “癔症是一组在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下,与某种人格特征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短暂或持久的功能障碍。”杨楹介绍道,癔症可能涉及意识状态、认知记忆、感知觉及运动等种种系统,而患者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具体而言,就是当我们遭受某些精神和心理上的痛苦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排解,这种痛苦就会转化成一些生理症状,从而表现出癔症的特点。
  “癔症又被称为变色龙,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包括突然不认识人、迷糊,重者类似谵妄;幻觉、妄想综合征;兴奋、吹嘘、夸大等躁狂表现;抑郁焦虑,甚至有自杀、自伤行为;还可伴随躯体不适,例如短暂失明、失聪、失语等。”杨楹说道。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国外报告的女性终生患病率为3‰-6‰,而基于国内12个地区的调查患病率为3.55‰。同时,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和性别差异,农村发病率比城市地区更高,女性更为多见,发病高峰年龄通常在35岁以下。
  杨楹介绍,癔症具有一定的性格基础,患者一般比较要强、以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在一定诱发因素影响下,希望通过癔症的发作而达到目的,例如摆脱目前困境、发泄压抑情绪、取得关注、得到身边人的支持和补偿等。但是,杨楹提醒,这并不意味着患者是在“装病”,这种“博取关注”往往只是患者的潜意识状态,并非故意表演。
  癔症可根据症状细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癔症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症、分离性木僵、出神与附体障碍、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转换障碍)等。
  其中,分离性遗忘是指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记忆。“这种遗忘通常为应激性的,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躯体化障碍的过程中发生。”杨楹表示,其中两种类型最为常见,一种是由近期创伤事件所形成的界限性遗忘,另一种则是无法回忆童年较长的一段时期。
  分离性漫游症在具有分离性遗忘所有特征的同时,患者的个人身份容易出现紊乱,或者有一个新的身份,就像影视作品中常表现的多重人格,容易在心理创伤之后出现,这类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往往不受影响。
  分离性木僵患者则表现为不语不动或者少语少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拒绝饮食。“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很急,同时又找不到躯体疾病的原因。”杨楹说道。
  “门诊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模仿已去世的人说话,说神道鬼,嘴里念念有词,不受自己控制,还伴随磕头等机械性的行为。”杨楹表示,这种在精神病学上被称为出神与附体障碍,往往出现在较低的社会阶层,患者通常文化程度不高。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常常伴有运动功能的损伤,例如无法保持肢体协调和平衡、身体痉挛和抽搐、瘫痪、吞咽困难、尿潴留等,同时还可能存在失去痛觉、失明、失声、失聪等表现。“这些症状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性,可能会因为其他人尤其是医生的评论而发生变化,有些措施会加重症状,如给行走困难的患者提供轮椅等。”
  心理治疗为主,根据病情使用药物配合
  杨楹表示,癔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前性格特点、临床病情表现形式、是否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是否有社会功能的损害等方面来综合评估,由此将癔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躁狂发作、急性应激反应等区别开来。
  “癔症的治疗目前尚无指南或规范可以遵循,一般采取心理治疗为主,同时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杨楹介绍,其中心理治疗包括暗示、催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多个方面。
  杨楹表示,由于癔症具有高度心理暗示性,因此,当患者发作时,家人不要无限制地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否则会因这种暗示性而反复发作,“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及时带其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就诊。”
  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在小剂量、缓慢加量的原则下,使用药物配合。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都不是一次性就能完全治愈的,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随访和治疗。”杨楹提醒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