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中国有自己的节奏
2018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月10日,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演讲中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举措,并再次明确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然而,在中美贸易摩擦激烈的背景下,有人疑虑: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显然说不过去。其实,只要审视这几年来中国历次党代会、两会报告和一系列新制定的政策措施、文件就会知道,这些扩大对外开放措施是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自主酝酿、推进已久的,与外部强加的“贸易战压力”无关。

  对外开放措施
酝酿已久

  中国为什么要扩大对外开放?这当然不是什么贸易战的压力所致,而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内生需要。
  中国需要全球化。历史上,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与国际市场隔离,清朝时的中国经济方才丧失了连续至少两千余年的世界领先地位;为了重新以平等、独立自主地位进入世界市场,我们的先辈经历了浴血奋战、突破东西方阵营全面贸易封锁的不屈不挠努力;也正是依托全球市场,中国方才得以创建数十年来的“中国奇迹”。
  对于当今世界,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的判断: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基于这一判断,中国这些年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具体举措不断出台。根据自身情况,中国一直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循序渐进。十八大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不断出台,开放步伐越来越快。十九大报告同样强调,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具体到今年进一步扩大开放,同样“有章可循”。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而在此之前半个多月,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开放,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
  可以看到,习主席今天在论坛上讲的几点,事实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基本都已经有所体现,说明是中央层面早已确定并且已经排上日程。
  中国立足自身发展需要,自行推出扩大开放新举措,但有些人非要把中国的战略抉择和当下的中美贸易摩擦背景挂钩解读,这种罔顾事实的自行脑补,可以休矣!
愿分享发展机会
决不牺牲国家利益

  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愿意与贸易伙伴分享发展繁荣机会,不是对贸易伙伴没有任何要求。习主席今天的演讲就提出——“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更有自己的坚守,那就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张、诉求和节奏,绝不会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谁也不能指望今天的中国会在外部施压下无节制、无原则地门洞大开。
  而世界将更清楚地看到,谁在拥抱开放,谁在开历史倒车。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前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不无忧虑地指出,(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政治氛围正转向排斥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挪威首相索尔贝格近日更是忍不住批评:“美国似乎成了自由贸易的主要威胁,与此同时,中国却成为自由贸易的主要捍卫国家。”
  明眼人不难看出,中美贸易摩擦背后,正是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矛盾,是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矛盾。美国的颐指气使、一意孤行已经让不少国家“看不惯”了。
  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将惠及不少贸易伙伴,但不适用于那些违反世贸规则、动辄对别国发动贸易战的国家!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