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此起航,拥抱美好明天
英才高级中学助万千学生实现“英才梦”
2018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朝气蓬勃的英才学子。 本报见习记者 张清直 摄
     本报记者 姬生辉 见习记者 朱熔均

  从最初的1个教学班,到现在已经拥有30个教学班、1600多名在校生。在19年间的岁月中,济宁市任城区英才高级中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在这里努力学习,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高中时光;他们自走进校园的一刻起,便没有停止向前的步伐,学习的进步、成长的快乐让自己和父母为之骄傲;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真正实现了“英才梦”。
  曾经的学困生
两年后考入年级前十名

  3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任城区英才高级中学。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教室环境,一位位学子专心致志地端坐在课桌前,整个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氛围……高二、十班的刘一品可谓是学校里的名人,从刚入学时的浑浑噩噩,到现在的年级前十名,同学都说他跟变了个人似的。
  “我从小调皮捣蛋,爸妈一直都说我欠管教。”初见刘一品,秀气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很难把这位安静的男生与“调皮捣蛋”联系起来。刘一品说,早在初中的时候,自己每天过着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生活。为了改变儿子曾经的坏习惯,父母多方打听后,将他送到了英才高级中学。学校严格的管理方式让刘一品一度很不适应,“课上不能玩手机,而且也不能睡觉,对当时的我来说,太痛苦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一品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归属感。“当时选班干部,老师竟然点到了我的名字。”刘一品说,那是他第一次有了被重视的感觉。随后,一次次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老师一次次的悉心指导,让刘一品决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谢谢父母,没有为我选错学校。”
  现如今,早上5点30分起床,晚上11点休息是刘一品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考我输了,高考一定会赢回来。”刘一品感恩进入英才高中,感恩遇到这些让他尊敬的老师们,“感谢老师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努力。”
原来的“懒丫头”
数学考入全市前400名

  差两分没考进济宁一所知名高中是今年英才高级中学高三、七班学生范相楠曾经的痛点,一度自暴自弃。而现在,在三月份的济宁市高考一模考试中,她以前数学400名的排名告诉所有人,自己有信心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范相楠坦言,自己以前是个“懒丫头”,刚进入英才高中时,她就知道学校有“英才骄子”奖学金制度,但却丝毫没有在意。可是,当第二学期看到曾经还没有自己成绩好的同学已站在台上领奖,她幡然悔悟,“先来者不一定一直居上,后来者也可以赢在高考。”
  “现在到了高三,下了晚自习,不管教室内有多少同学,不管到多晚,老师都会陪伴着学生,并随时为同学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范相楠如是说。
  范相楠坦言,最初自己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领到奖学金而学习,之后是为了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认可而学习,不知不觉中即将度过三年英才时光的她发现自己长大了、学习成绩更优秀了。“我要继续努力,通过英才高中这座通向美好未来的彩虹桥,书写属于自己的明天。”
硕博连读的他坦言
英才有股向上的力量

  作为2011级的英才高中毕业生,1993年出生的常天赐高考时以606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地质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录取,又以优秀的表现被推荐免试,成功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前一阵子回母校看过,站在母校门口,情不自禁想起高中的学习生涯。”现正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读博的常天赐坦言,高中三年,老师们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人才,老师的这种指导方式,对于他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除了知识面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后,学校老师们的及时跟进辅导。”常天赐介绍说,晚自习有老师随堂辅导是英才高级中学常年形成的“规矩”。如果学生白天有地方没有听懂,或者在做题时遇到思维障碍,可以随时在晚自习中向老师请教。常天赐坦言,课上老师精心授课、晚自习中悉心辅导,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帮助学生养成了“当日事当日毕”的学习习惯。
  回首在母校的三年时光,常天赐坦言,在英才高中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而充实的,“在这里,你能够感觉到一股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助推着每一名英才学子不计过往,重新出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