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发布
全市旅游业发展将有这些大动作
2018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杨淑君 通讯员 胡海涛
  
  4月8日,《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方面,规划提出,突出全域水城、运河文化、养生度假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与品质提升,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4月4日召开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聊城市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光辉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聊城将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聊城市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光辉。
突出全域水城,大力推进全域优质旅游发展
  聊城市旅发委主任刘光辉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一号任务”,思想再解放、标准再提高、步伐再加快、督导再严格,确保各项创建工作突破发展。
  要按全域旅游要求统筹规划,既要编制好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又要充分考虑全域旅游需要,做好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规划的统筹衔接、多规合一,实现要素全域配置、线路景区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形象全域提升。要按全域旅游要求整合资源要素,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设计、有效整合,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串点成线、以线扩面,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使游客一进入聊城就步步见景、处处可游。要按全域旅游要求建立大旅游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境保障、联合执法、宣传营销和综合考核等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要素联合的模式,在市级层面统一旅游线路策划、发布、宣传、定价,实行景区、酒店、购物企业统一打包让利,实现全域旅游营销系统化、一体化。
  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全面整合中华水上古城、东昌湖、山陕会馆、水城明珠大剧场、摩天轮等优势资源,完善水城旅游、水浒文化体验、运河文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森林旅游、温泉休闲体验、阿胶养生养心、乡村休闲旅游等八条旅游线路。要深度推进区域合作,联合有关城市全力打造“鲁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实现市场共享、利益共赢。讲好聊城故事,打响“逛逛运河 聊聊聊城”旅游品牌。
  实施精品工程。着力提质增效,通过建精品、创精品、树精品等系列举措,引导整个产业向优质旅游、美好旅游转变。继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和复核,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大力实施“旅游+互联网”,完善建设智慧聊城旅游目的地服务系统。
突出文化特色,主抓7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多业融合发展。要适应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趋势,以新旧动能转换、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7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中华水上古城、东昌湖旅游区、水浒文化体验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京杭运河聊城段保护开发,争取聊城成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区域性中心城市,临清、阳谷成为重要节点城市,打造集运河文化、湖河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精品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全域水城建设,完成东昌湖景区提升工程,实施西南岸改造,策划建设大型灯光秀项目,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
  旅游+林业。实现水系连通,建设森林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的旅游新亮点。旅游+温泉。打造一批大众化、本土化、特色化的温泉旅游产品;培育一批休闲娱乐中心和休闲综合体。旅游+中医药。依托阿胶资源、中医药资源等,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旅游+工业。东阿阿胶、景阳冈酒业、祥光铜业、中通客车、高新区奥博克等要大力发展工业创新旅游,特别是东阿阿胶要整合养驴基地、东阿阿胶城、阿胶生物科技园,打造国内独有、国际一流的中医药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全国首家5A级工业旅游项目。旅游+教育。依托红色、工业、生态、乡村、教育等资源,设计推出一批研学旅游线路;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亲身体验”、“冒险”、“民俗生活”等旅游产品。
突出养生度假,培育休闲娱乐中心和综合体
  围绕温泉旅游要素,大力发展温泉配套产业,打造一批温泉客栈、温泉农庄、温泉农家乐等大众化、本土化、特色化的温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一批原生态旅游景区、特色休闲街区、老字号等特色店,培育一批休闲娱乐中心和休闲综合体。
  依托阿胶资源、中医药资源等,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融合儒家道家文化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场所,开展以药膳养生、保健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活动。
  要抓好《聊城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到2020年重点打造10处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群片区,10处风格鲜明的旅游特色小镇。
  按照《聊城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到2020年重点打造20处有较高知名度的乡村旅游园区,10处精品民宿,加强33个省级旅游扶贫村的建设。今年将重点抓好30个示范项目建设,每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今年打造1-2处乡村旅游园区,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1处民宿项目。
  同时要拉长旅游链条,因地制宜,着力培育绿色采摘、特色餐饮、养生度假、休闲健身、夜间娱乐等项目,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下一步,要继续整合相关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引导贫困地区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让乡村旅游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3年计划,推进“厕所革命”向农村、新建景区、通往景区道路周边提升。和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强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设,新增旅游咨询中心,完善全市旅游标识系统,建设通往景区道路、停车场、湖河码头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