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
三年奋战,走出特色乡村振兴模式
2018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卢景生在介绍大棚的情况。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建丽

  近日,齐鲁晚报记者来到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走在干净平整的路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映着村文化墙,愈发显得古色古香。村中水渠荡着清波,河岸上绿柳环绕。这里还是鄄城县规模最大的果木采摘基地,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余元。
  谁能想象得出,三年前,这个村子没有一寸柏油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属于省定贫困村。是什么让它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记者进行了探访。
◥卢景生在介绍大棚的情况。
   像经营企业
一样经营村子
  记者了解到,葵堌堆村毗邻黄河大堤,全村共有420户,1592人。原来是一个无经营收入、集体资产、集体土地的“三无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小麦、玉米。道路坑洼难行,连收购粮食的人都不愿意进村。没有一条水渠,守着黄河却浇不上水。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111户、293人,是省定贫困村。
  这样的村子该怎样脱贫致富?选齐配强村班子来带领群众非常关键。2014年,省委安排省人社厅徐鹏作为“第一书记”到村帮扶,镇上也通过反复酝酿、认真考核,将村里常年在外做生意、享有较高威信的卢景生培养成村主任。新的村班子提出“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村子”的工作思路,打造以城市近郊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田园式生态乡村。
  “由于盐碱地多,很多零星地里种植的杂树,在我印象里,几乎从未长成过。”卢景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创收,村委和群众商议,决定对长期闲置、杂草丛生的闲散土地进行平整利用,清理农村三堆,砍掉经济效益较低的杨树林,推平坑洼林地、村头荒,达到复耕条件后统一流转,2017年达到1千余亩。
  在卢景生承包的果园,桃花开得正旺,果树还有梨和苹果等。在他的蔬果大棚里,羊角蜜甜瓜已有一柞长,水灵灵嫩绿嫩绿的,再过一个多月就能上市了。卢景生说去年收获了第一波甜瓜,最后拉秧的瓜还能卖到10元一斤。另外,春节采摘草莓可卖到25元一斤。距离鄄城县城大概也就10多分钟的车程,吸引了不少游客。当时他带头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看到有甜头,近20余名在外经商人员也返乡创业,承包土地800多亩,发展蔬果采摘种植。“以前在煤矿做生意,听说家里面有了好政策,就回来承包了200多亩地。”早年出去做生意的耿振显说。
  在一间草莓大棚里,58岁的崔玉玲忙着除杂草。她有糖尿病做过两次手术,不能干重活。在果园里她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家里的土地流转出来,每年都有租金,如今打工一天还能挣五六十元,她表示很满足。“一年给流转土地的人家一亩地900元,还会请他们来地里做活,一月给1200元。人多的时候需要170多人,有时候本村里的人不够,还会请外村的人帮忙。”耿振显介绍。
  如今,葵堌堆村打造了6个旅游庄园,种植苹果、桃等九大类15万余株果树,注册了“葵丘”为商标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多功能展厅450平方米,温室大棚10万平方米,蔬菜大棚19个,成为鄄城县规模最大的果木采摘生产基地。
利用旅游资源
精准扶贫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史称“葵丘会盟”。葵丘会盟遗址就坐落于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村西,留存明嘉靖年建造塔院寺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经文物部门勘探,葵丘固堆遗址地表3米以下为文化层,包含龙山时代、商、周和汉四个时期的遗存。塔院寺内存有明正统十二年重修塔院寺庙碑一座、汉白玉柱础两尊及陶片、砖塑若干。2015年6月,葵堌堆遗址被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守着这么好的资源,何不好好利用?村委召开了全村群众大会,就全村的发展规划征求大伙的意见。2015年初,卢景生结合省派“第一书记”,争取省市资金70多万元,修通了村内两横三纵主要道路9.5公里。并抓住全市农村“户户通”硬化工作的机遇,一举实现了“进村柏油路、街巷全硬化”,了却了群众几十年的夙愿。三年来,全村整治河渠9000米,打井23眼,修桥56座,改造农电8100米;实施危房改造18户,旱改厕230户,修建下水道1300米;新建了幼儿园、养老幸福院、党员活动中心……
  同时,村里修建入村牌坊、会盟广场、旅游厕所,美化外墙立面。目前葵堌堆村已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全省100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村之一(国家级),并被列入全省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现如今,全村已实现了“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晚上不摸黑、垃圾有人扫,四德有榜样、学习有讲堂,活动有广场、安全有天网”的“三不五有”目标。61岁的村民陈汝雨说,“现在村子大变样,有了一个广场,晚上有小孩子耍武术的,有扭秧歌的。路灯晚上6点多就亮起来了,以后还要通公交,非常方便。”老人称赞,现在村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看见路上有垃圾,村民会自觉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光伏项目带来
村集体效益
  途经黄河大堤时,记者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连成片的光伏发电板被簇拥在油菜花间。据卢景生介绍,这些是土质盐碱厉害的地段,零星还难以发展种植。经过平整集中,其中100多亩用来建设光伏项目。一亩地一年的租金为1000元,其中500元给村民,500元作为村集体收入。2017年,加上光伏发电的2万元收益,村集体收入达到7.9万元,全部用于村内公共事业建设。
  在扶贫车间里,43岁的刘爱丽在缝制牛仔裤。2014年徐鹏作为第一书记到葵堌堆村帮扶时建成两座扶贫车间,占地700平方米。村里招商引资,解决了许多贫困户的家庭问题。刘爱丽就是其中一位。她的背部患有残疾,不方便外出打工,丈夫一人在外挣钱,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要照顾。“村里建成车间后,可以边照顾家庭边挣点钱,方便多了。”刘爱丽说,“以前家里种地,一年收入三四千元,现在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一年能挣1万多。”52岁的陈京兰也在这个扶贫车间里工作,家里有4个老人3个孩子要养活,其中婆婆瘫痪在床,“一年能挣1万四五千吧,而且在家里工作很方便。”
  短短三年时间,一个村庄在村委的带领下,在群众和各方努力支持下,最终脱胎换骨,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葵丘模式”,个中有着多少酸甜苦辣。如今,葵堌堆村里仅剩贫困户12户24人,据悉年底就可全部实现脱贫。今后他们还将把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后的商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卖出去,让村民得到更多收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