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死亡名单暴露了多少猫腻
2016年1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份来自辽宁岫岩的死亡人员名单,揭开了发生在2012年的一桩惊天秘密。当年,受台风“达维”影响,辽宁省遭遇强降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官网8月6日发布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岫岩死亡5人、失踪3人。之后,再无死亡人数的公开通报。
  最新的这份名单显示,共有38人在岫岩“8·4洪灾”中遇难,遇难者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信息均被统计在内。名单的真实性已经得到了核实。那么,是谁在隐瞒人数,为什么隐瞒?又是谁在充当瞒报行为的保护伞,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利害关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必须逐级上报,信息披露必须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统计是救灾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才能作出准确评估,确立救灾力度,现在因为虚假的数据,灾情没能得到及时反映,也就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的受灾群众得不到有效帮助。
  失真的信息,也将对官员考核体系产生影响。我们不清楚这里面的猫腻,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在最终调查报告未出炉之前,不能妄下结论。但很显然,死亡5个人与死亡38个人,问责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可能涉及官员的级别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带来对个人对当地官场的震动力度也是不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真相被隐瞒了,意味着反思也停止了,一些在灾害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官员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得不到有效剖析,社会对灾害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没有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查漏补缺,怎么来防患于未然?
  法治社会为什么容不下瞒报,就是因为它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损失也是多方面的。四年来,这些村民用自己的办法查找真相,四年来,多少官员却毫发无损,对政府公信力造成的破坏,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挽回?
  死亡名单之后还应该有问责名单,只有这样,才能还官场的清明,才能给死去的人一个交代。(摘自《钱江晚报》,作者高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