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钻井南苑协调部:
让目视化管理再升级
2016年1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13日讯(记者 邵芳 通讯员 周鹏 王玉鹏) 近日,在胜利黄河钻井50576队坨202井的迁装现场,头戴蓝色安全帽的司钻梁松正指挥着吊车吊装井架人字架。为数不多的几顶蓝色安全帽,让梁松在繁忙的迁装现场格外醒目。
  区别于现场操作人员的橙色安全帽、管理人员的白色安全帽,黄河钻井南苑区域协调部按照《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HSE目视化管理规定》,为搬迁指挥人员配备了蓝色安全帽,让安全目视化管理再升级。
  “目视化管理就是让安全不仅能听到,更要能看到。戴上蓝色的安全帽,我们就像从严安全管理的‘蓝精灵’”50576队队长刘彦东说,在搬迁安装这种特殊施工环节,现场人多、车多、交叉作业,色彩的不同可以有效提高对员工职责的辨识度。
  其实,HSE目视化管理在黄河钻井南苑区域协调部早已不是新名词。通过近四年的实施,很多成果已固化成井队安全习惯。在该协调部所有一线井队的井场,从钻台向下望去,就会看到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从井架、机房、循环罐、住井房汇聚而来,最终停留在“紧急集合点”的提示牌下。如同红绿灯,井场的绿色代表着正确与安全。
  南苑区域协调部经理马国良说,近年来,他们按照紧急逃生路线规划,在井场铺设的绿色通道全长达520米,由280余块独立的塑胶花网组成,并连接到井场的各个角落,“即使是夜间光线不好,也可以通过它准确到达想去的地方。”
  HSE目视化管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安全标识、警示标语丰富齐全。例如在通往钻台、循环罐的扶梯旁,有“上下梯子请扶栏杆”“不得强令员工违章冒险作业”提示,这些细微又贴心的安全标识标语,或横置或竖立,通过文字和图画的方式,更直观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
  马国良说,色彩多样、形式各异的安全目视化管理,使员工既能看得见、记得住也能用得上,“现在井场上又多了专门现场指挥的‘蓝精灵’,无疑是为安全施工增填了一名守门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