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非遗”结合焕发新魅力
神医“扁鹊”立上戏曲舞台
2018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披荆斩棘踏天险,穿林攀岩斗风寒。寻灵药救众生祛病除患……”7月3日,山东省柳子剧团东柳戏院排练厅舞台上,著名医学家“扁鹊”与两名弟子“子阳”、“佚妹”在泰山采药,虽然演员并没带妆,但旋转舞台上边唱边舞的场景,已经比观众们常见的柳子戏演出新颖别致了许多。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柳子戏演绎神医扁鹊治病救人的故事。
  扁鹊是山东人,故事发生地在泰安,可谓“山东人唱山东戏”。
  文/片 本报记者 倪自放 
  
高科技助力
传统柳子戏

  《东方圣医》第一场,就改变了记者对传统柳子戏的印象:舞台后区高处,旋转舞台升起,显示着远山上扁鹊与徒弟“子阳”、“佚妹”荷锄、背篓、采药的造型,师徒三人还在丛林中舞动。剧组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该戏还在排练阶段,旋转升降舞台已经用上了,随着排练的成熟,威亚等手段都要用上,“就像武侠片里的人物一样飞行。”
  《东方圣医》导演、著名戏曲编导徐世起说,扁鹊师徒采药这一场景,显示了该戏与其他传统戏曲在舞台手段上的明显变化,“传统、写意的戏曲美学,一定是我们这部戏所坚持的,这不会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广泛运用转台、威亚等现代舞台手段,把扁鹊师徒送上高山。这是以往柳子戏没有呈现过的,其他传统戏曲也难见这样的舞台设计。”
  《东方圣医》舞台设计新颖别致,但演员们一张口,熟悉的柳子戏味道又回来了。该戏第一场第一段大的唱段来自虢国王后,“为救女寻神医千里归乡回泰山,怜我儿遭罹难命悬一线……”担纲该戏作曲的著名作曲家高鼎铸说,作为古老剧种演绎历史题材的一次实践,《东方圣医》唱腔音乐多数选用柳子戏传统曲牌,“但在不损害剧种风格的前提下,乐队伴奏等也有所发挥,如‘一代医圣立学科’一段贯穿伴唱,其旋律就是根据传统曲牌演化并吸收现代歌曲手法完成的。”
两种“非遗”结合
关照现实文化

  《东方圣医》取材于历史上“神医”扁鹊的行医事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选取扁鹊帮助虢国百姓抵御瘟疫、帮助虢国公主起死回生、帮助虢国王后除巫解惑等事件,塑造了扁鹊不忘“医者为仁”初心、不负“治病救人”使命的高尚形象。
  徐世起介绍,《东方圣医》用柳子戏讲述中医鼻祖扁鹊的故事,实际是两种“非遗”的结合,“600年山东柳子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也是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两种古老非遗的结合,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古代故事,但内容并不旧,故事里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力求关照现实文化。”用山东柳子戏演绎的《东方圣医》,讲述的是山东人扁鹊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在泰山脚下,可谓“山东人唱山东戏”。
  《东方圣医》的排练很紧张,这边王后与扁鹊相见的戏分刚排完,又一拨演员上台排练了同样的戏分。导演徐世起称,《东方圣医》有示范版和青春版两个版本,“示范版是剧团里的资深骨干演员在演,青春版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主演,我们这个示范版和青春版,并不是其他戏那种AB角色,而是两种风格。青春版除了传承的味道强一些,在技巧上与示范版也略有变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