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重磅

A03版:壹读·双节汇

A04版:壹读

A05版:壹读·暖闻

A06版:壹读·济南

A07版:壹读·济南

a08-09版:专版

A10版:文娱·热点

A11版:特刊

A12版:特刊

A13版:健康

A14版:专版

A15版:特刊

A16版:特刊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K01版:今日潍坊

K02版:今日潍坊·关注

K03版:今日潍坊·热点

K04版:今日潍坊·城事

L01版:今日聊城·特刊

L02版:今日聊城·特刊

L03版:今日聊城·特刊

L04版:今日聊城·特刊

L05版:今日聊城·特刊

L06版:今日聊城·特刊

L07版:今日聊城·特刊

L08版:今日聊城·特刊

L09版:今日聊城·特刊

L10版:今日聊城·特刊

L11版:今日聊城·特刊

L12版:今日聊城·特刊

L13版:今日聊城·特刊

L14版:今日聊城·特刊

l15版:今日聊城·特刊

L16版:今日聊城·特刊

M01版:今日油田·01

M02版:今日油田·02

M03版:今日油田·03

M04版:今日油田·04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城事

N03版:今日德州·财经

N04版:今日德州·专版

T01版:特刊

T02版:特刊

T04版:特刊

T05版:特刊

T06版:特刊

T07版:特刊

T08版:特刊

T09版:特刊

T10版:特刊

T11版:特刊

T12版:特刊

t13版:特刊

T14版:特刊

T15版:特刊

T16版:特刊

T17版:特刊

T18版:特刊

T19版:特刊

T20版:特刊

T21版:特刊

T22版:特刊

T23版:特刊

T24版:特刊

T25版:特刊

T26版:特刊

T27版:特刊

T28版:特刊

T29版:特刊

T30版:特刊

T31版:特刊

T32版:特刊

WR01版:荣成资讯

WR02版:荣成资讯·城事

WR03版:荣成资讯·关注

WR04版:荣成资讯·教育

山东演艺集团董事长于剑,山东省话剧院院长董旋谈话剧《孔子》

大器晚成,只待炉火纯青时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30日
  话剧《孔子》世界首演,山东省话剧院演员李帥(左)、翟兵(右)表现出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鑫 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黄体军 师文静
  9月28日,孔子诞辰日。由著名艺术家张继钢执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山东省话剧院倾力打造的话剧《孔子》在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成功世界首演。这部处处充满着超验性以及浪漫气息的剧作,一亮相便引来了多方好评。
  幕启幕落,月亏月盈。三年的等待,话剧《孔子》终于问世。山东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原山东省话剧院院长于剑,以及现任山东省话剧院院长董旋,心中思绪万千。三年来,他们对这部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只待炉火纯青的这一刻。
于剑: 这个戏的影响将是永恒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放眼全国,关于孔子的文艺作品已很丰富。三年前您担任山东省话剧院院长期间,省话再次开始以孔子为主题的作品创作,再创作这类作品有着怎样新的着眼点?有何背后的故事?
  于剑:当年张继钢导演和他的团队来山东考察、采风时,就认为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可书写的篇章很多,最后才确定做话剧《孔子》。这是因为,凡是识字的人几乎都念过《论语》,关于孔子的正史、传说也非常多,可要想呈现一个人人都满意的孔子形象,这个剧太难写了,我认为想写好这个人物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创作话剧《孔子》之初,我们走访时也听到了方方面面的声音,但大家期望值越高,我们压力就越大。关于这部戏的说法越多,越容易让这部戏在定位上莫衷一是。这个命题太大了,承载的压力很大。但如果艺术创作是为了迎合的话,永远不可能出真正的艺术精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最终确定与张继钢导演团队合作话剧《孔子》,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张导团队的优势如何与省话、这部戏相得益彰?
  于剑: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的声誉和声望,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仍然孜孜不倦、苦苦以求、好学又严谨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创作起手就在高点上,追求的是一丝不苟,对艺术高度负责。  话剧《孔子》五易其稿。据我所知,编剧们和导演都写了数个剧本,最后把最有共情、最认可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一遍遍地打磨完成《孔子》剧本。整个创作团队,多次把专家们汇聚在一起,开会研究这个戏,包括灯服道效化所有的内容,都是反复推敲,一次又一次推翻,一次又一次否定。在孔子的创作上,我和演员们都学到了这种精益求精、艺无止境的精神。
  再比如,排练进程中晚上演员们都休息了,张继钢导演再领着各个部门的人一点一点去打磨,根据排练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导演每天的工作量是最大的,有一天我看到导演都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张继钢导演团队非常棒,他们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如此之好,是我没有想到的,也只有这个团队能完成这样的艺术水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话剧《孔子》首演后,您怎么评价呈现在舞台上的《孔子》?您认为它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于剑:张继钢导演说过,我们的《孔子》是舞台艺术概念上的《孔子》。《孔子》一定要让观众看到2500年前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文化格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的弟子们是什么样的,等等。
  这部剧搬上舞台,从其艺术水准、思想深度来看,水平很高。这部戏中有舞蹈、音乐的元素,舞蹈、音乐等成为一种道具,把春秋时期的古意、古风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看这部戏,我能感觉到孔子从春秋时代走到了当下,与我们展开对话,跟我们共同审视人、人的价值,共同审视社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贤的智慧、道德和人生境界,就像自己在面对一个先生一样,自己则成了子贡、颜回、子路。
  张继钢导演说,他要写一个“多难的圣人”,看完这部剧,我就感觉真正的伟大,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孔子也说“古人云”,他的前面也有先贤,但孔子真正的伟大在于他不懈的追求,他对自己学说的传播、传承。孔子让人“高山仰止”,但不至高无上,也有凡人的一面。
  话剧《孔子》这部戏很深刻地感染着我。排《孔子》这部戏,让我自己回到了原点,让我继续学习。《孔子》这部戏首先让我受教,我特别希望观众看到这部戏由此改变对生活、对事业的态度。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永远不自傲,永远莫问前程地往前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孔子》隆重首演之后,山东演艺集团将如何在推广上发力,把《孔子》传播好,让话剧《孔子》享誉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于剑:我相信,推广话剧《孔子》不仅仅是推广一部作品,而是推广一种智慧,一种精神。我们会义无反顾把它一直推广下去。这个戏不仅是山东的,也是中国的,是世界的。
  我们有了《孔子》演出的详细计划,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划、安排,这里就不剧透了。我相信这部戏也会在不断打磨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不是时令性的,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董旋: 新版本会成为新的里程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董院长,山东省话在31年间排演了3个不同版本的《孔子》,为何钟情于“孔子”的题材?
  董旋:张继钢导演的2020版话剧《孔子》,将确立新时期我们剧院的艺术风格,会成为我们山东省话新的代表作、看家戏,也必将为中国话剧创新发展打开一个新的视野。
  从1989年版《布衣孔子》到2015年获国家艺术基金版《孔子》,再到2020年版《孔子》,相当于平均10年重排一次《孔子》,而且是不同版本,这都缘于我们山东省话的“孔子情结”。
  山东省话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省级话剧院团,不能没有《孔子》这样的作品,作为孔子的家乡院团,我们排演《孔子》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自信,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对这三个不同版本的《孔子》,人们会不自觉进行比较,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董旋:对于艺术和美的见解,历来见仁见智。但我们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是严谨而充满敬畏的,对于创新发展始终是敢于尝试和勇于挑战的。所以虽然是同一题材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舞台呈现,都体现了当时条件下创作团队的最高水平,三版《孔子》堪称是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对当代人来说,孔子既古老又年轻,他无时不陪伴在我们左右。这次张继钢导演的“超现实主义”《孔子》,正可以让我们尤其是年轻人更好地走近孔子,亲近孔子,喜欢孔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了排演《孔子》,省话做了哪些人力物力准备?
  董旋:这次排演《孔子》对我们山东省话是一次重大考验和历练。单说这次演职员达410多名,这是省话从未有过的规模。
  《孔子》原计划从今年2月开始排练,因为受疫情影响,一直推迟到7月下旬才正式开排。但此前我们一直在做各种准备:组织演员深度研读剧本,阅读不同版本的《孔子传》,司马迁的《孔子世家》等,查找春秋资料,写人物小传;邀请著名语言艺术家晏积瑄老师来剧院做台词基训;邀请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杨立新老师来省话讲座;先后从省、市京剧院聘请专业老师对演员进行戏曲身段的集中训练。
  我们还组建了现场演员统筹、项目保障、舞美统筹、后勤保障、宣发推广、首演接待团队等。大家发扬“一棵菜”的精神,全力围绕《孔子》高效运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前不久偶尔谈到《孔子》选角的事,我看到您眼睛里竟然有泪花在闪烁?
  董旋:我是感慨加欣慰!一个演员能在一出重要剧目里得到一个角色,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孔子》选角经历了三个阶段,去年底和今年4月、7月。导演组先后来济南初步摸底,今年7月21日开排仪式后,又对所有报选演员进行了现场选拔并最终定角。
  记得导演组郑重地把装着选拔结果的信封交给我时,我简直不敢打开它。等鼓起勇气看到最终名单时,那一瞬间我流泪了。我们的演员真的太棒了,他们通过努力抓住了机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1991年从山艺毕业分到省话,至今近30年,在此我们很想听一听您作为一个老省话人的心声。如果总结一下在省话30年的工作心得,您会选择哪些关键词?
  董旋:我首先想到了“氛围”一词。正是山东省话浓厚的艺术氛围,滋养了我的艺术生命,也给予了我生活中前行的力量。
  前两版《孔子》都有我的角色,这次则是以制作人的身份全程参与。记得1991年刚到省话,我就参演了《布衣孔子》,一个人演了五个群众角色。当时薛中锐老师演孔子,王玉梅老师演孔子的夫人亓官氏。2015年版《孔子》,我演的正是当年王玉梅老师演过的孔子夫人亓官氏。想起当年跑龙套的情景,我特别认同一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这次我们话剧团有6位老演员参演。他们都已退休,都曾在前两版《孔子》中扮演主要角色,但这次却甘愿为年轻演员抬轿子,当绿叶。年龄最大的杨振兴老师已近80岁了,这次演的讽刺孔子和众弟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老农夫。75岁的韩春玉老师演的是孔子杀少正卯时喊“慎重”的那个老者。他们精湛的技艺,他们的气场,给舞台的带动效果真是出奇地大。这就是职业精神,这就是传承,这就是省话人对艺术的坚守,我很想告诉年轻演员,职业的尊严就是这么来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