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帮企业实现陶瓷废料的“逆袭”。 受访者供图
淄川,一个传统老工业区,一度被扣上能耗高、档次低的帽子。然而,近年来,淄川一跃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2家,研发机构数量居全市前列。这一变化,靠的是什么?具体到地方高校,他们又如何助力当地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首席记者 巩悦悦
博士来到厂里
帮企业解决大难题
山东铭城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淄川区双杨镇白沙村,主要研发环保砖、保温墙等新型材料,其原材料为每年全区各陶瓷厂产生的70万吨抛光砖废料。当初总经理韩向阳来此创业,就是为了解决陶瓷行业废料污染带来的困扰。
但现实要比理想残酷。
“我们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小试自认为很成功,但终试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我们按照经验解决不了的。”韩向阳说,以前只知道可以利用废料做环保石子,但是怎么做稳定性强、怎么保证产业链的延续性,真的是一头雾水。
韩向阳遭遇的难题,在今年初解决了!
惊喜背后,是山东理工大学今年提出的“一人双岗”计划。据了解,早在去年底,该校就有30余位博士及高层次人才身兼两岗,一岗在学校,一岗在企业,以“科技副总”的名义,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桥梁与纽带。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乐红志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年初,他到韩向阳的企业挂职“科技副总”。韩向阳说,乐老师通过自己所学及所涉领域,帮企业找来专家组建团队,实现陶瓷废料的“逆袭”,解决了大难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他们对我们公司的帮助都非常大。”
乐红志的经历,只是山理工大学博士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淄博市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217家企业已聘请学校221名高端人才担任“科技副总”,并计划在5年内实现“千人千企”的校地融合大格局。
鲜活事例引入教学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早在今年1月份,淄川区科技副区长(挂职)李家鹏曾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淄川区在全市率先从山东理工大学聘请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第一批有10家企业,第二批已选聘完毕,共有34家企业。
10月25日,当记者再次采访李家鹏时,他兴奋地说:“截至目前,淄川区已聘任签约了61位科技副总,他们都是山东理工大学的高层次人才。”
“科技副总”不仅让企业和地方受益,对高校师生来说也有积极影响。“对我个人来说,来企业后了解了相关产品技术,能找到一个好的科研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可以帮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或体验行业里的共性问题,这样我在选择科研领域时就更有针对性了。”乐红志说,他还可以将企业生产一线、与科研生产实际相关的鲜活实例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具体到山东理工大学来说,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尝试。早在2016年,学校就与淄博市签订了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平台建设、项目合作方面进展迅速,硕果累累,但一直以来,在‘人’的融合方面还缺乏更为切实有效的举措。”学校服务社会办公室主任李涛说。
也正因为如此,山东理工大学敏锐地意识到,要最大化地发挥校城融合效应,必须要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在2019年底举行的校城融合发展合作论坛上,学校党委书记吕传毅正式提出高层次人才服务淄博的“一人双岗”计划。
目前,山东理工大学“一人双岗”计划已在淄博市辖8个区县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