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高考后的战役
6月10日-22日打响,联盟未“瓦解”
2015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90余所高校在4月末5月初相继公布了自主招生通过初审资格的考生名单,在忙碌的备考之余,不要忘了关注你所报考院校的自招审核名单。
  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招以来,无论是考试时间,审核条件还是考试内容,2015年是自招政策变化最大的一年,尤其是时间被安排在高考之后。面对变局,不少考生和家长有点摸不着头脑。
  本报记者 许亚薇 王光营

  高考后,不少考生还要赶考
  “将自主招生考核调整到高考结束后至成绩公布前(6月10日-6月22日)约两周内完成,既不影响中学教学秩序,又不推迟现行高考录取进程。”2014年9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
  听说这一消息,刚刚升高三的学生们着实高兴了一阵。可是随着时间推进,考生和家长等啊等,迟迟等不到详细的自招方案出台。往年的12月,各联盟自招考试已经到了报名时间。
  直到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才出台自主招生等一系列配套方案。2月发布简章,3月报名,4月高校审材料,确定名单。6月10日至22日,高考结束参加自招的考生就更忙了,他们将奔赴各地考试,完成高考后的“战役”。
  根据已经发布的简章,各高校考试时间集中在6月13日、14日、15日,对考生来说,可选择报考的学校相对有限。“时间短,任务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山大招办主任柳丽华说。
  禁止“联考”,各高校自行组织考试
  以往自主招生都安排在高考前,成了大家俗称的“小高考”。2010年到2011年,为减轻考生负担,北大、清华联合多所学校试点自主招生“联考”。但是,三大联盟笔试时间撞车,让不少考生很恼火。省城某高中高三年级负责人说,每年3月不少考生奔波参加“三大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本来是为了选拔在某一学科有专长的学生,结果却成了高校的掐尖竞争。
  在去年12月发布的《意见》中,对考试内容和方式有明确规定,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也就是说,原来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每年三月举行的联考将瓦解,不再组织统一考试。
  不组织统一联考并不意味着联盟的解散。去年11月,卓越联盟9校曾举办校长联席会议并发布《北京宣言》,9所高校表示,未来他们将致力于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机制,使联盟发展成为卓越理工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这也意味着卓越联盟将依然存在。此外,北约和华约并未就是否解散作出回应。
  学生自荐为主,取消校长推荐
  2014年自主招生,考生有三个方式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分别是校长推荐、中学推荐和学生自荐。以山大为例,具有资格的中学校长可实名推荐1名优秀学生,中学根据山大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根据2014年的政策,在省内中学中,连续5年考入山大学生总数200人以上的,可以获得每年20个学校的推荐名额。
  “根据意见的规定来具体实施,2015年将不再向中学分配名额。”柳丽华说。2015年的自招,考生需以自荐的形式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应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考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
  在2015年的政策中,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但是,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