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邑上千年,临济古迹多
2015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翟伯成          
濒临济水而得名,
历为县、军、镇驻地

  汉代的朝阳县城在现在黄河镇临济村东南。朝阳县,汉县。高帝封华寄为侯邑。宣帝时,封广陵厉王子舜于此。后汉曰东朝阳,以南阳郡有朝阳,故此加东。晋因之,改属乐安国。刘宋仍曰朝阳县,属济南郡。后魏因之,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
  临济一名最早出现在汉代,经过了若干年历史变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临济)本齐之狄邑,汉置狄县,后汉改曰临济。隋并入高苑。故城在今高苑县西北。”临济故城在高青县高城镇西北,也就是故狄城所在地,东汉改名叫临济县。南朝刘宋时期,(公元420年—479年)将临济县迁于西部的刘家镇(现在的黑里寨镇刘镇村),属乐安郡。到了隋至唐时期,临济县迁至章丘。《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临济条:“汉菅县地,隋改置朝阳县(隋开皇六年),后改临济县(隋开皇十六年),宋省,故城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二十里”。也就是说,隋代,改州为郡,将临济县并入高苑县,隶齐郡;同时,将位于今章丘的朝阳县改名临济县,县治在今章丘黄河的临济村。武德元年(618年),在临济县治设邹州。八年(625年)邹州废,临济县改隶谭州。贞观元年(627年),临济县改隶齐州。元和十五年(820年),临济县隶齐州。宋朝咸平四年(1001年),临济县废,并入章丘。景德三年(1006年),新建与府州同级的清平军,临济属清平军驻地。熙宁三年(1070年)清平军降格为县级军,驻地迁往旧军。金代又为临济镇,是县属四镇之一。临济,自隋代以来,历为县、军、镇驻地。
孔子闻韶台等
古迹众多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在此置朝阳县,开皇十六年改为临济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设邹州,州址与临济县同城。宋朝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在临济置清平军,辖章丘县。金代为临济镇,是章丘四镇之一(普集、临济、明水、延安四镇)。民国伊始,章丘分为十区,临济为第三区,辖140村。
  临济村及周边古迹甚多,民间传说:临济北有闻韶台、南有终军墓、西有土城子、西南有郦食其冢。
  孔子闻韶台:临济村北三华里处原有一土筑高台,相传这就是孔子闻韶台遗址。韶乐是上古时期一种高雅的乐舞,公元前498年,孔子游历齐国于此,听到了在他的家乡鲁国早已失传的韶乐演奏,赞美备至,“竟三月不知肉味”。
  崔氏城(土城):在镇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村西靠黄河大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年)》:“崔成请老于崔。”杜(预)注:“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唐书·宰相世系表》:“齐丁公伋嫡子叔乙让国(笔者注:应为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城。”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崔氏城在县治(今绣惠)西北70里,大清河之滨,俗名土城。”《水经注》云:“漯水又东北经著县故城南,又东北经崔氏城北。”按:“大清河即济水,自西南来,经济阳南关外,绕城而东北,其南之上即章丘界,俗呼土城,乃崔氏城也。”
  郦食其墓:郦食其为汉王刘邦的著名谋士。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刘邦以韩信为大将,乘机暗渡陈仓,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当时,鲁中地区对楚汉两方来说都是势在必争,谁占有了山东谁就得到了战略后方。故而刘邦对齐王采取了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双管齐下的谋略。一面命韩信攻齐,另一面又派郦食其为使节到齐国游说。郦以智谋说服齐王田广、相田横归汉。韩信这时进抵平原,听到郦食其已说下齐国,本想罢兵,谋士蒯通对韩信说:“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韩信在其煽动下,遂令三军前行,直抵齐境,长驱直入,袭破齐之历下军,并攻占临淄。田广、田横认为上了郦食其的当,一怒之下烹了郦食其。郦食其惨遭火烹,应在韩信攻齐之后不久,据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郦生墓,在章丘县北临济镇西。”又据《章丘县乡土志》记载:“郦食其墓,在县北临济镇南。”章丘著名诗人吴连周在《高唐齐音》中记载:“郦食其墓,在临济镇西,今有碑。”清乾隆年间,章丘文人郝敏中也曾写有一首《再过郦食其墓长歌》:
  韩信耿弇谁为雄,祝阿历下迥不同。
  独拔劲敌难为力,袭击已降易见功。
  郦生当日奉明诏,淮阴暗受何人教?
  一为贪功一纵酒,两两错误皆冥报。
  夜半陈留取令头,胡善其人又相仇。
  暗室有神怒目视,隐隐挑拨启其谋。
  杀机一片起蒯彻,层层祸胎从此结。
高阳狂生已被烹,钟室奇冤谁  与雪。
  郦食其为何葬在这里?经考证:当时临济是从历下通往临淄的北路要道,韩信曾在土城驻军攻齐,烹郦食其就在田广向东逃遁至临济时所为。后人曾为郦食其写下这样一副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终军墓:村西南有汉武帝时“弱冠请缨”的青年英雄终军之墓。清乾隆年大学士郝敏中也著有《临济西南吊终军冢》。
  辅公祏祠:隋朝年间,辅佐杜伏威起义的二号人物辅公祏即生长于此。临济原有辅公祏祠。
  此外还有临济大庙,至今依然存在。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