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感恩·责任”特色 创管理标准示范校
——蒿泊小学践行《威海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纪实
2015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徐雪
  “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这是威海市蒿泊小学的教育宗旨。蒿泊小学将《威海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与学校的绳文化特色相结合,从学校管理、课程体系、德育体系、阳光评价四大方面创新工作,使学校管理工作更规范、科学,争创首批义务教育示范校。
完善管理体系 实施网格化管理
  育人为本,制度为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障,可使学校人才资源得以合理调配。蒿泊小学倾力打造《学校管理手册》,手册立足学校实际,结合科学的管理理念,兼具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手册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方面分章分条阐述,实现了学校全方位管理,使得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同时,学校还实行“校园巡导制”,成立了学校中层和教师组成的巡导组,对规范办学、校园安全等多方面实行巡导检查。蒿泊小学将学校管理手册中的管理制度网格化,全面实施以网格单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管理模式,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的方式,建立责任明确、细化量化、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的校园网格管理体系,形成责任和监督全覆盖、无缝隙的校园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最美的蒿泊小学。
构建课程体系 推进全面育人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载体,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蒿泊小学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下,在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引领下,拓展了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三大类,深化学校的课程研究。同时又重磅打造推门课活动,推进常态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础型课程——抓实智育主体
    开展四线自主合作教学,打造高效、激情课堂
  针对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蒿泊小学将绳的“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的理念融入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建立生与教材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小组对话、生与教师对话的四级自主探究连接线,进行“四线自主”合作教学法的实施研究。在实施中,学校突出学科教育特点,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学校针对作文教学,创建了“读写结合—主题作文教学模式”,数学学科创建了“参与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品德学科确立了“三步三课型”大循环合作教学模式,用模式构建推动教学改革。
  重磅打造推门课活动,推进常态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推进四线自主合作教学,追求高效课堂,蒿泊小学将“推门课”作为加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坚持以“推门课”为切入点,以教研组建设为着力点,狠抓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课堂绽放精彩。
  开发七彩绳微型课程,架构多彩育人校园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理念,开发了“七彩绳”微型课程。共七个板块:
教师知识脉冲 智慧引领智慧
  每周为教师送上一份微课程短片,从而引发深入思考,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与积累中提升教师师德师能。
百科大讲堂 书本外的精彩
  由学生家长根据自身特长、职业才能等资源优势自主开发而成的一种内容相对独立、形式短小精悍的专题讲座或专题,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
晨诵 与黎明共舞
  每天上午的语文课,利用十分钟时间,在晨诵微视频的引领下,通过“开启诗——复习诗——一首新诗”这一模式的诵读,使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感受母语的无穷魅力,并为孩子的诗意生活打下基础。
五分钟开讲 自信开启未来
  每个班级每日清晨课前五分钟,每天一个学生轮流给大家讲时事新闻、美文赏析及自定主题的即兴演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信心。
写字 写方正字,做方正人
  学校编写写字校本教材,一天一种偏旁结构,一个重点笔画练习,写方正字,做方正人。
暮省 给心灵加油
  每天放学前的10分钟总结,给学生心灵加油。
静读 书香雅行,涵养美德
  学校编写《静读评价记录手册》,运用星级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半小时“书香雅行”静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静气,品味书香,涵养美德。
探究型课程——打造翻转课堂,实现自主学习
  学校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多元发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建设“多视点蒿小在线学习平台”,由授课教师制作微课程上传到学习平台,发放导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支架。这种在线学习模式使得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相颠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构建了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
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阳光特长发展
  体艺“2+1”项目工程,是教育部大力推行的深化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的创新举措,依据校情,我们进行体艺“2+x+2+x”拓展型课程的开发试验,将体艺活动的落实全部纳入正式课程体系,编织出促进学生阳光特长发展的艺体培养网络。
  体育“2+x”,舞动学生快乐健体的纽带 
  学校选择花样跳绳和绳韵律操做为两项体育必选项目。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项体育项目,让体育的“2”放大成精彩的“2+x”。
  艺术“2+x”,拧成学生艺术特长发展的纽带
  艺术特长培养的“2”是全校普及的特色中国结绳编创作和书法,“x”是个人自主选择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绳编技法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文明,手巧而达到心灵。同时学校还开设国画、书法、跆拳道、武术、陶艺等社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在落实上,学校做到学生参与率100%,任课教师开课率100%。
深化德育体系 夯实感恩教育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校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与课程结合起来,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课程体系。
依托感恩校本课程,在校内种下感恩的种子
  学校依托感恩教育校本课程,以感恩为核心,以“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环境、爱祖国”五爱五项责任教育为主题,开发出六本校本教材,并开设“感恩·责任”道德体验常规性课程。学校结合感恩基地——亲情馆、家乡馆、自然馆、祖国馆,建立制度保障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抓管理、抓落实,做到感恩课教学计划、时间、教材、教员“四落实”。
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在校外践行感恩行为
  为避免德育课程体系的假、大、空,让感恩种子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学校打造了“五爱五项责任”序列活动,实现教育的三个延伸,由课内教育向课外实践延伸,由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延伸,让感恩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纽带,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
  建立年级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
  为了实现实践活动达到“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乐做,效果实在”的“常态化”实施,学校从德育角度开发、规划和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更好地体现学校特色,从而构建了适合学生的年级社会实践课程。
  设立“感恩日”,“社会实践活动”家庭化
  蒿泊小学延续传统,把每周日、与感恩相关的特殊节日如感恩亲情的“母亲节”、“父亲节”,感恩祖国的“国庆节”“中秋节”、“新年”等节日定为“感恩日”。要求每个学生,在“感恩日”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劳动或社会公益活动,将这作为一项必做的家庭作业。重阳节开展“童心暖夕阳”系列活动,国庆节开展“古韵童声”庆祝祖国生日寄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学校还开展“一张纸 一份爱”环保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节约纸张,回收纸张,爱护环境的责任心。
  建设校外感恩实践活动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
  学校按照“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感恩德育工作思路,以“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自然、爱祖国”五大主题为重点,以“五爱五项责任”为培养目标,建设了威海市科技馆、威海海警基地、威海市福利院等十多处校外实践基地,并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博爱家委会组织,开展德育体验活动。如:到老兵营山庄进行种植体验,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懂得粒粒皆辛苦;到凤林敬老院亲手做午餐,孩子们用行动践行孝老、爱老、敬老。感恩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纽带,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
依托评价体系 促进全面发展
  为推进学生“合格+特长”的全面发展,蒿泊小学在本学期重点创建了“五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以色彩心理学为设计理念,结合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分别设“(红色)文明星、(橙色)健康星、(绿色)责任星、(蓝色)艺术星、(黄色)智慧星”,并确定紧密贴合学生发展的二十五条评价细则,对学生实行日记录、周汇总、月评价、学期表彰,按照纵横交叉、经纬联结的原则编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多元评价、全员育人的评价网络,让评价富有新的内涵,更具操作性、完整性和实效性,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务实的蒿小人,本着“从小处着手,实化每一条义务教育标准细则;从大处着眼,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原则,以网格化管理、全员育人、感恩特色、多元评价为抓手,培养具有“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勇于担当”独特品质的蒿小少年,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