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青绿
2015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学术访问学者工作室作品展30日举办
  本周六,“盛世青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学术访问学者工作室作品展”将于齐鲁美术馆隆重开幕。苗重安、王继平、魏建民、桂行创、李明、李毅峰、杨惠东、赵建军、高荐、谢宗君、杨东平、朱红晖、王乘、耿齐等一批实力名家,将以雄壮典雅的青绿山水特色,呈现我国盛世繁荣发展景象。
  (东野升珍)
  
时代发展让
人们重新审视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绿相映,富丽堂皇,而长期以来,以水墨怡情为特色的文人画占据主流地位,使青绿山水画发展受到局限,直至近年来,才重新受到重视,得以不断挖掘和继承。对此,本次展览的参展画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杨惠东就青绿山水画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在唐代大小李将军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金碧山水的成熟,虽然这一时期文人水墨开始出现,但青绿依然是主流。到宋代,山水画出现了水墨与青绿并重的现象,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文人画审美占据主流地位,青绿山水逐渐式微。在水墨盛行的年代中,我们不难发现,元代的钱选、明代的蓝瑛,以及近代的吴湖帆、张大千、何海霞等艺术家,都有非常优秀的青绿山水画作品。文人水墨只是传统的组成部分,而绝非传统的全部。四家样、唐代二李、墓室壁画、敦煌壁画等等,皆为我们弥足珍贵的传统,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重新发掘、继承青绿山水传统十分重要,而青绿山水画在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的革新与探求也引发人们对这一古老样式的重新审视和认识。”

多元探索
仍需保持山水“意象”表达

  当代中国美术的多元发展格局,为青绿山水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提高,青绿山水画的复兴迎来了新的机遇,重获生机。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副秘书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明对当下青绿山水的探索有着清晰认识:“阻碍青绿山水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崇水墨抑色彩的原因,其制作性强,工序复杂,对颜料要求高等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但是,青绿山水的种种优势,使历代山水画家都很难将其丢弃。当下,我们的时代、国家需要青绿山水画发展,画家也在向不同表现语言上不断探索。作为青绿与水墨的结合,小青绿既兼顾青绿山水的精华,又融合了水墨山水的一些特点,成为当下许多画家探索方向的一种。自明清以来,青绿山水就多是小青绿画法,这种画法更能体现出山水画传统的博大深厚与兼容并存,同时也显示了创作思维的变化对创作样式的影响。而本次‘盛世青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学术访问学者工作室作品展’也将展出相当一部分小青绿作品。”
  “但是,相较工笔画复兴而言,青绿山水画在当下的发展依旧不足。上世纪80年代,工笔画复兴,在全国大型展览之中占去半壁江山,而现在我们的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者依然相对较少”,杨惠东认为,“近年来,随着重彩画的发展,许多画家学者从日本画中重新获得古人创作技法,也受到日本画的影响,在注重色彩堆积同时,缺少对线条的重视;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学院教育过分注重西方技法,画家强调西式对景写生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古人‘目识心记’,追求‘胸中丘壑’、‘卧游’境界的追求。我想,当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不仅仅需要继承、挖掘古法、传统,也要不断遵照原有写生法则,追求对‘意象’的表达,而非仅仅注重‘视觉’效果。”
青绿山水画家
肩负更多历史责任

  “当下青绿山水画的发展需要正本清源、追求笔墨本体,继承发扬古代传统精华,又笔墨随时代,承担起当下时代发展的责任与义务。”李明说,“‘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学术访问学者工作室作品展’就是在苗重安老师带领下,汇聚一批有志于青绿山水创作的画家,不断交流、切磋、提升,共谋艺术发展。工作室画家大多是60年代出生为主的、具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有的长年致力于青绿山水画探索,有的通过工作室进一步深入青绿山水画创作。”
  杨惠东则认为,“15位画家都有志于青绿山水探索,在进入工作室前,已经都具备了各自的探索方向和风格特征,也代表了中青年艺术家青绿山水画创作的整体面貌。例如,谢宗君、杨东平的创作属于较为纯粹的青绿语言范畴,而万鼎则师承何海霞,在老师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当代青绿山水的探索等。通过近年来工作室组织的写生、展览、研讨活动,在艺术实践上也不断提升进步,工作室画家更加关注当代文化的发展,也将在社会越加重视传统、民族自信的大背景下,让这一古老绘画形式,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盛世青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学术访问学者工作室作品研讨会”,也将于开幕式结束后在齐鲁美术馆举办,欢迎各位艺术家、艺术机构、爱好者踊跃参与!联系电话:0531-81758612。
  ▲王乘 太行天脊山之二 47x68cm
  齐鲁美术馆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风路101号齐鲁文化创意基地12号楼
咨询电话:0531—66675985/66675955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