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剧《大秧歌》,再现红色胶东
剧组人员昨重返拍摄地海阳,26日该剧将在四大卫视同播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0月21日讯(记者 柳斌) 10月21日上午,《大秧歌》剧组“重返红色胶东”活动在海阳琵琶岛影视基地举行,以郭靖宇导演为首的《大秧歌》剧组一行回到海阳琵琶岛影视基地,为即将在四卫视上映的电视剧《大秧歌》举行宣传推广活动,山东影视集团、烟台市及海阳市相关领导,《大秧歌》总导演、编剧及剧组相关人员出席活动。 
  据了解,2014年9月,以海阳大秧歌为故事载体,史诗气质还原胶东抗战史的红色传奇电视剧《大秧歌》,在海阳琵琶岛影视基地开拍。郭靖宇导演携全体演职人员,用时近一年时间,圆满完成了拍摄、制作任务。 
  10月26日,这部影视作品将在天津、江苏、山东、安徽四大卫视和爱奇艺网络同步播出。据郭靖宇介绍,整部作品拍摄耗时344天,投资两亿零八百万,总共79集。 
  据介绍,《大秧歌》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乞儿海猫(杨志刚饰)回山东海阳寻亲,从而发生的一段夹杂家族恩怨情仇、惊心动魄的抗日热血传奇故事。娱乐圈小花旦杨紫鼎力加盟,张少华、王绘春、王奎荣等老戏骨加盟为电视剧增色,豪华阵容更值得期待。
  对于烟台人来说,《大秧歌》最大的亮点就是,故事是发生在烟台人身边的真实历史。”据介绍,从“一一·四”暴动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雷神庙战斗、海阳地雷战等,凡是在胶东抗战史上有名的事件,电视剧中都会体现。
  郭靖宇介绍说,他用《打狗棍》70集书写了永不屈服热河人,当他阅读了胶东的历史后,发现胶东这片土地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贡献是其他地区不能比的。 
  “胶东这片土地上养育的汉子们是我敬仰的英雄,胶东这片土地上养育的女人们都是值得尊重的女性。”郭靖宇说,虽然电视剧长达79集,但是用它向伟大的英雄和母亲致敬是远远不够的。 
  正是因为胶东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山东影视集团、烟台市及海阳市相关领导、《大秧歌》总导演郭靖宇在讲话中都对此剧充满了信心,相信该剧将创造新的收视纪录。
采访主演杨志刚>>  海阳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在海阳拍戏待了7个多月,杨志刚说他对海阳人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要感谢他们的支持。
  “海阳的山好、水好,人更好,让我感受到了烟台人的热情和豪爽。”杨志刚介绍说,今天刚刚回到琵琶岛,看到了戏台子和海神庙,在这个地方,曾经笑过、哭过、娶过媳妇,还沉过海,一切都历历在目,也期待大家能喜欢这部戏。 
  关于对胶东红色文化的认识,杨志刚说,他在参与此戏时,曾经看了相关的书籍,他对胶东先辈们的英勇牺牲的精神很是敬佩。 
  对于海阳大秧歌,他说海阳大秧歌和传统意义上的大秧歌不一样,大家知道比较多的东北秧歌和陕北秧歌,在山东有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海阳秧歌以戏为主,是可以叙述故事的,在他看来是一个特别好的形式。 
  对于大秧歌的热播,杨志刚充满信心。“用了6年创作剧本,花了334天拍摄,这是我们这个团队现阶段能献给观众最好的戏了。”杨志刚说,对于接下来的打算,他说想休息休息,半年内不会再接戏了。 

胶东是中国开展革命 活动最早的区域之一
  在胶东,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先后建立起胶东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县委、首届胶东特委,创立了与陕北刘志丹的陕甘游击队并肩而立的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在这里,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成立了胶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人民先后把50万优秀儿女送进党的队伍,有7.6万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有280万民工参加支前。从胶东地区发展起来的武装力量,先后组建起4个集团军,其中有3个至今仍在建制。
  《大秧歌》,将传奇的历史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及地雷战、为党中央密送13万两黄金、粉碎美军登陆阴谋、运兵7万渡海北上东北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功搬上荧屏,书写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革命传奇。
  近年来,烟台市大力弘扬胶东红色文化,着力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大秧歌》的拍摄和播出,正是用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传播样式,让更多的人知晓胶东革命历史,知晓胶东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