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档案:刘炳钤(峄城区人,108岁)
有啥吃啥 最重要是心情好
2015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炳钤老人平日总喜欢读读报。 本报记者 韩微 摄
   本报记者 韩微
  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而对于已经108岁的刘炳钤老人来说,重阳节即是“登高”,如果可以,他还真想再出去登个高,看一看。据枣庄市老龄委统计,刘炳钤老人是全市男性中最年长的一位。
作息很规律,锻炼成了每天固有模式
  21日,为了采访刘炳钤老人,记者来到峄城区坛山街道团结街。问及同村人刘炳钤老人家怎么走时,村里的人都直摇头,表示没有这个人。而当记者说道是一位108岁的老人的时候,村里人又都表示认得,只不过因为老人年岁太高,村里人就算是已经六七十岁的人也都不太记得老人叫什么,只知道村里的刘老头很高寿了。
  “村里人都很羡慕他,108岁的年纪了还那么健康,平时还能见到他在村里来来回回的走,精神还很好。”同住在团结街的孙先生介绍说,这样的一位吉祥老人住在村子里,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有福气的地方。在孙先生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刘炳钤老人的家里。踏进木门,一条干净利落的斜坡甬道映入眼帘,画眉和鹦鹉惬意地在笼子里嬉闹,午后半酣,老人正倚靠在院里的躺椅上翻阅着当天的报纸。虽说是知道老人家有108岁的高龄,可是看到老人的一刹那,记者还是觉得老人并没有想象中百岁老人的模样。
  看到老人利索地从椅子上站起,再小跑到屋子里拿凳子,记者提前做好的采访开场白,直接从寒暄变成了求经:“这么好的精神,这么好的身体,这样高寿的年龄,您是怎样做到的?”
  “大家都问,我没什么秘诀,也没忌口,有啥吃啥,最重要的就是要心情好。”据刘炳钤老人介绍,虽说已经108岁的高龄,但每天的生活作息都是很标准的。并且只要是天气状况允许,老人总要在护工的陪同下,步行20多分钟到老年活动中心去锻炼一下身体,一天来回两次,已经成为老人固有的生活模式。
读报、画画、写字,老人的日子很充实
  刘炳钤老人一共育有8个子女,最小的儿子也有59岁了。因为儿女都比较忙,老人平时都由请来的护工照料,护工说刚开始听说是照顾百岁老人,自己还担心过,但是在亲眼看到老人后,自己的担心反而消失了。
  “之前有个台湾来的80多岁的老爷子来看他,两人到石榴园去逛的时候,反而是他扶着人家80多岁的人走,你说他身体好吧。还有人家老人都注意少吃肉蛋之类的,刘老爷子什么都不忌口,胃口还很好,照顾他真费不了多少心。”护工说,人家年龄大的都觉得熬的慌,可是刘老爷子还再想着怎么娱乐生活、上哪去逛逛,平时眼力感觉好点的时候还会画画,写字。
  刘老爷子说,这样好的心境都是年轻的时候养成的。“我是清朝宣统3年,1907年出生的。教了34年的书,现在最小的学生也得有70多了,听他们说还有不少已经去世了。那个时候自己也没那么喜欢运动,也没说多去保养身体,就是喜欢没事画个画,写点字。反而是现在年龄大了,喜欢看体育频道。”刘老爷子说,年纪越大了越要调整好心态,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给学生上地理课,享受不同的人文风情,用万卷书去行万里路,后来有机会出去走走,美国、北京、台湾、青岛、泰安的都溜达了个遍,现在不能出远门了,就多看看电视,多看看报,不能让脑子空下来。
  “你看看,这小桌子上的报纸每天都换新,他看报纸还都不戴眼镜,有些东西我都是听他讲才知道。”护工是个实在憨厚的汉子,他说跟着老人家自己也没少学东西,不求自己以后老了能有多大的福气,能像老人一样有个健康的身体就非常满足了。
  采访的最后,老人给记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够大家一起合张影。而同和老人出现在镜头里,记者瞬间感到紧张,百年的岁月在时间的长河中是历史,可站在记者身边的却是最美的精神沉淀,在寓意长长久久的日子里,只望老人能岁岁平安,年年喜乐,好心情长长久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