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老人元旦也热玩抢红包
专家:老年人学网上社交是好事儿,家庭和有关机构要给予有利引导
2016年0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过节通过微信发红包本来是年轻人爱玩的项目,然而现在也在一些时尚老年人之间传播开来。济南市民小云发现,婆婆居然在元旦3天假期内,天天发红包。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入圈”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微信并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工具,还成为他们与下一代交流的特殊方式。

  本报记者 陈玮         
老年大学不少班级 建起微信群
  3日,元旦假期最后一天的清晨,省城市民小云被微信的提示音吵醒,打开一看,自己的婆婆正在微信群里“撒红包”,而婆婆的兄弟姐妹一个接一个地抢,不到一分钟就抢没了。紧接着抢到上一个红包最多数额的人,开始发新的红包。一连三天一群老头老太太玩抢红包玩得非常嗨,真让小云想不到。
  小云记得,去年是被婆婆拉进这个“我们是一家人”的群里,大部分是丈夫家的长辈,像小云一样的同龄人只有零星几个。但是不管早上晚上,这个群却非常热闹,“都是老人们在聊天,聊的无非就是今天做了什么,又有了什么新发现,对方城市的天气如何。”小云说,像这样的“老年群”,婆婆加入了不止一个。
  济南大学的教授张伟今年就要退休了,元旦假期跟几个已退休的老教师去莱芜玩了两天,而这个计划就是通过微信群实现的。随时随地可找朋友聊天的便利,让张伟的亲家陈文华也热衷上了“建群”,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朋友,被分进了不同的群组,陈文华一个人就进了5个群。“每天聊天,就能过一天。”而他身边用微信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两个微信群。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说,随着微信应用的普及,老年人使用微信的越来越多,甚至有70多岁的老人在几年前就用起了微信。而老年人尤其在退休后,一下子生活空闲了,需要一定的社交来填补。“老年人腿脚不便,而建立微信群就满足了老年人社交的需求。”
  在省老年大学上钢琴课的张树林,还经常在微信群里随时向同学请教问题,并且在假期一起约着游玩聚会。“不少班级的学生都建了微信群、QQ群,现在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新潮。”省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傅立民说。

鸡汤和养生是“老人圈”最爱
  小云发现,长辈们分享的内容大多是心灵鸡汤、养生保健、政治解读等,这都成了老年人的最爱。在去年10月,腾讯首次公布微信数据中,显示中老年人最爱分享心灵鸡汤。省老龄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养生保健、旅游等项目。
  59岁的陈文华是朋友之间公认的“刷屏王”,仅元旦这一天,就在朋友圈转发了57条链接,其中24条都是心灵鸡汤。有时陈文华还经常把关于做人的心灵鸡汤单独转给孩子看。“孩子虽然大了,还是应该加强教育,他们在经验上还是差一截。”
  而张伟对孩子则是放养的态度,他更注重于自己的养生、健康,最近,他的体重一直让他烦心,甚至连体检都没去,担心检查出问题。他天天关注老年健康的微信订阅号,有文章好的,就转发出来,与大家分享,看到有人分享或点赞,心里就有了说不出的满足感。而且在群里,朋友们还会讨论他所转发的有关健康的文章,比如一篇关于早练的文章,让张伟和退休的同事们约定一起在校园里跑步。

通过朋友圈也与晚辈们拉近了
  小云和丈夫长期在济南工作,而婆婆一个人在临清老家。婆婆以前想儿子了就打电话给儿子,但是儿子在部队,不能随时接,久而久之就不打了。小云说,后来婆婆学会了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就给儿子留言或者发语音信息,丈夫有时间了就回,还会发近照给她,甚至有时间就约好跟婆婆视频,老人就很开心。
  对于张伟、陈文华来说,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但他们都同样成为了空巢老人,孩子的生活不便于再介入,微信成为他们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方式。张伟的儿子喜欢到处旅游,看到儿子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网站发的旅游照片,张伟心里就觉得踏实。
  小云同事的岳母,退休后的不适应,让她一度消沉,甚至胡思乱想,后来,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跟朋友们联系,不断认识新的朋友,逐渐有了事情可以做,用小云同事的话说,整个人精神也不一样了,而对于小云同事来说,也放下了一个大的包袱。
  傅立民说,用微信等网上社交工具的老年人虽然还是很少数,但会越来越多起来,这是个好事儿,子女们和有关机构应积极引导,让老年人健康使用、安全使用,同时鼓励老年人将网上和网下活动结合起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