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楚士之风
湖北当代实力名家推荐
■银小宾
1959年生,湖南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学院美术》主编。
银小宾是十分优秀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他一方面注重对水墨创作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审美情感的对接中实现自己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又担任学报主编,在我国优秀艺术家代表的梳理与推介中,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理论体系,成为一位创研型的学者型画家。此文中,银小宾向读者阐释了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背景。
▲《NO.1》 40×70cm
◤高原风情之一 33×130cm
一
任何艺术都是一定“文化”的艺术。我们把某种类型的艺术冠以“文化中国”之称谓,自然是指这一类型的艺术所容涵的母体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中积淀、孕育的,是深刻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在恒常根性。在民族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这一“根性”规定和影响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貌和文化价值取向。它既有深刻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又有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超越性,它像血液一样在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潜行默运。
以中国文化“先结构”身份而运行于中国绘画中的这一文化“根性”,主要有这么几种向度:
其一、亲和自然。西方文化把人与自然视为绝然对立的两个实体。他们把对自然的认识程度,看成对自然的改造和占有程度,亦即自然的人化程度。中国文化则不然,中国人崇拜现象世界,认为自然宇宙自生自足、生生不息。人为万物之一,应以己度物,用人的生命去感受自然生命。因此,对自然一般不取进攻、征服、占有的态度,而取亲和、遵从、交融的态度。自发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性与自然宇宙气息的融合。
其二、追求精神生命通灵和人本精神关照。中国文化把世界分成现实的和理想的,把人对理想世界的精神追求看成生命通灵之真谛。力排物质世界的干扰,使现象生命度达超功利、超生死、“无己”、“无物”的精神生命之境界,是中国文化崇尚的人生最大幸福和理想。中国文化把思维对象——自然万物,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予以人本精神关照,在对自然生命自觉体会中,启悟人的生命价值,并借助自然生命承载人的生命,使生命通达永恒。
其三、崇尚和谐美。中国先哲有这样的知见:人在“自觉”的同时,也是“他觉”的同时;在“社会”的同时,便也是“自然”的同时。因此,中国文化把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社会进程的最高原则加以维护。注重自在而又不排他、独立而又互依;求形神、情理、动静、常变谐和平衡;主张以不激不厉、冲淡适和的性情处世;把形式的、感官的需求纳入伦理的、心灵的仪规;追求善与美的人性温暖等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态度和审美理想,皆以和谐为准则,以和谐为指归。
上述种种文化追求与文化主张,已成为中国文化主体精神而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史,也规导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并迁延至今。
二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水墨画从发轫之初就被选择成一种文化表率,在它整个形成发展过程中,在其精神内涵和形式语言两个维度上,都集中反映、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追求。
中国水墨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选择演进,已作为中国绘画的高级形态延展至今,显示了勃勃的生命力。在文化精神上,它注重生命体验和人本精神追求,突出绘画对人性的造就与抚慰;强调主体自觉、道德修养,重心智、重人文诗性。以含蓄、克制、闲适、冲淡、自得、超逸之品格;以雅和、淡远、空灵、清旷、恬静、寂寥之诗境为根本美学之追求。以“内敛”的“气”和“圆融”的“韵”去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和心灵意蕴,使绘画充溢着人性关怀和文化诗情。
线和笔墨程式是中国水墨画独有的语言形式和精神承载方式,绘画的意境描述和心性情感表达都依托于线和笔墨运动。强调线和笔墨的精瑾、微妙和独立的审美意趣,重视语汇的独特个性及语汇所表达的文化品质是中国水墨画的一贯追求。中国水墨画线和笔墨的运用还在于,它不仅是精神内涵的媒介手段,其本身也成了精神的一部分,在千余年的士人文化语境里积淀了中国人文精神和文化智慧。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与西方认识论相一致的西方文化,一直在伸张着人类的权力意志,不断地激发着人的创造欲,也推导着西方艺术在破坏、解构、重建的历史循环中向更动荡、更多变的趋势发展。而根植于民族深层心里意识的中国文化,千余年来,不管世界如何嬗变、骚乱,始终起着调节平衡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内心冲突的作用,也引领着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中国绘画恒稳地向着更纯净、更符合中国文化理想的境界发展。
三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国道颓衰和政治风云突变,中国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裂变。既存文化秩序被无情撕破,传统价值观顷刻间失去了尺度的有效性,中国水墨画也一度陷入了“失语”的窘境。然而,传统文化的式微并不意味着理想精神的衰亡。正是在这一精神烛照下,中国画家们一边梳理着由于西方文化介入而混乱了的价值判断,一边重塑缺失了的信念,各自以各自的立场和主张,为谋求中国水墨画在现代语境中的转换和拓展,重又投入了真诚和热情。我们已然看到,中国画家们的这种文化使命感,二十世纪如是,二十一世纪亦复如是。
尤为令人感佩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对汹涌而入的各种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大批中青年水墨画家经过冷静思考后,以更自觉的方式重新反顾中国传统文化,并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掘发,以图在丰富而深厚的传统艺术中寻求水墨画新的拓进支点,来对抗“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强权。
我以为,中国完全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原则审度和弃扬自己的艺术而毋须借用西方的价值系统。因此,这些年来,我的水墨创作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领悟,形式语言亦专注于对传统现成范式之承延,意在表明当下中国画坛尊崇传统类水墨画仍然是主流绘画形态之一,在意义上完全可以与其它绘画形态等量齐观。传统在我的作品里是一种自觉的延伸。在水墨创作中,我力图找到通向传统精神境界的个性语汇,也致力于探寻传统水墨图式与当代审美情感对接的途径。我希望中国水墨画——这一传统经典艺术范式,在走向现代的同时,应该携带着优秀文化遗产一起获得逻辑性发展。
(银小宾)
◤高原风情之二 33×130cm
▲清音图 66×130c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