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一帮扶对象在家门口当起保洁员(资料图)。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1月4日讯(记者 黄广华 高雯) 今年济宁市启动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医疗保障与救助脱贫、金融脱贫、旅游脱贫和教育文化脱贫六大脱贫攻坚行动,帮扶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家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创业,确保2017年全市23.89万农村贫困人口摘掉“贫帽子”,实现全面脱贫。
记者从4日召开的济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济宁市贫困人口中,因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的人员达到7.65万人,这部分拥有劳动力的贫困村民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攻坚行动,济宁市将对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安排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增收产业,扶持有种养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通过开展金融脱贫攻坚行动,设立精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5万元以下“富民农户贷”,贫困户可利用小额扶贫信贷发展特色种养业,通过创业脱贫。鼓励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实施就业脱贫行动,环卫保洁、护林员等合适岗位多向贫困家庭人员倾斜,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
还要加大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村贫困家庭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通过实施医疗保障与救助脱贫攻坚行动,补贴农村贫困人口医保的个人承担部分,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看病后付费结算机制。通过实施教育文化脱贫攻坚行动,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进行全过程扶持。
实施旅游脱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济宁市山区、湖区、滩区山水林自然资源丰富、农村特色鲜明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一批旅游示范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扶持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
相关链接
因人精准扶贫 往往事半功倍
兖州的张俊廷创办四化机械加工厂,并安置多名残疾人就业。他还就把产品搬上互联网,俄罗斯、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订单纷至沓来。他也被评为“山东省残疾人创业标兵”。
2015年12月18日,兖州区举办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室外寒气逼人,但会场内150多名残疾人学习劲头十足,期待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脱贫致富共圆小康梦。
张俊廷在兖州区残联等部门的扶持下,创办四化机械加工厂,并先后安置多名残疾人就业。几年前,他把产品搬上互联网,俄罗斯、印度、南非、土耳其、越南、朝鲜等10多个国家的订单纷至沓来。在培训班上,这个致富能手受到学员们的追捧。
兖州区有各类残疾人2.5万名。作为贫困程度重、扶持难度大、返贫率高的弱势群体,如何能更精准地帮扶残疾人一直是兖州区委区政府持续关注的重点。
“粗放式助残扶贫,往往事倍功半。”兖州区残联理事长秦佑勇说,精准扶贫就要找准残疾人的贫“根”困“源”,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管”,做到范围精准、对象精准、目标精准、任务精准、措施精准、责任精准。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金瑞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