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几万亿,该有人担责
2016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年4个交易日,新推出的熔断机制就启动了4次。证监会紧急研究后于深夜叫停了“熔断”,但股票市场市值几万亿已经打了水漂。这样的代价,好像不是一个“暂停”就能交代的。不客气地说,熔断机制的出台如此仓促,公众难免怀疑征求意见程序“走了过场”,也让人看到当下许多“拍脑袋”决策的影子。 
  证监会负责人表示,中国股市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征求意见时反对意见不绝于耳,机制推出后4天就被市场轻易地投了“否定票”,真不知道为何还敢说“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和“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如果真是这样自信,公众可以有这样一种疑问,这是不是在扎扎实实“走过场”?想想熔断机制推出前那些被忽略的逆耳忠言,想想不经过充分市场模拟就敢推出的“自信”,有没有人脸红出汗?
  “拍脑袋”决策之所以屡禁不止,监督缺乏、问责不力是根本原因。行政问责有多种,刑事问责也有规定,对于类似事件,问责部门是不是该拿规矩的尺子量一量?对暂停熔断,我们可以点个赞,但一码归一码,错误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真金白银的巨大损失,乃至对整个经济的损害,也该有人来担责。(摘自《检察日报》,作者姜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