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乐高速连接线竣工通车。(资料片)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都进入了收尾阶段。今年两会期间,商河县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本报特此开设“回顾十二五”专栏,用五大关键词细数商河的五年变化。
本报记者 李云云
关键词一:
涨
“十二五”期间,商河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额等数字持续上涨。据了解,预计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75.4亿元、1.1亿美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2.1%和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0元,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06.1亿元,年均增长21%。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深入推进,就连粮食产量,商河也在“上涨”。
关键词二:
变
“十二五”期间,商河县在政府机构、财政体制、农村土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列改革,使得商河的很多领域都在“变”。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商河县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体制、国库集中支付、投融资机制、公务卡等改革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顺利启动。五年来,产业园也在变化中通过完善园区规划体系和功能布局,推进园区综合配套改革,清理盘活闲置用地,园区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被认定为“国家火炬济南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关键词三:
突破
2015年元旦期间,济乐高速通车打破了商河没有高速的历史;2015年9月末,随着德大铁路的开通,商河结束了没有火车的历史。“十二五”期间,新京沪高速公路、德大铁路及引线工程建成运营,两条省道改建一新,省道316线升级为国道340线,长期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破解,商河在交通运输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汽车客运站建成使用,新建改建县乡公路716公里,通过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验收。在商河人眼中,现在的商河“出得来,也进得去”。
关键词四:
70.1亿元
两会期间,商河县每年都会提出新的“十件民生实事”,内容涉及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据了解,每年确定十件民生实事,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70.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9%。商河县第二实验学校、两处实验幼儿园和12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1.4万人;12所乡镇敬老院均达到星级认定标准,建成社会福利中心和54个农村幸福院……一个个数字、一件件实事都在讲述商河的变化,也是70.1亿元民生投入最大的体现。
关键词五:
生态
“十二五”期间,“生态”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2015年,商河县已经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县的技术评估。据了解,1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市级以上文明生态村达到817个,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生态县和全省水资源规范化管理示范县。深入推进“双创”活动,加强水系生态、城乡绿化和环卫一体化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县林木绿化率36%。生态化的商河正在越来越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