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菌治好高温稠油井的“低产病”
2016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3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任厚毅 汪刚跃) 假丝酵母菌在世界各地的油层中都有发现。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微生物中心的科研人员,用它治理一口高温稠油低产井见到奇效,200多天的时间增油近500吨。
  原来,假丝酵母菌发酵液含有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原油乳化降黏、增加原油流动性、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等功能,从而很容易使油膜从岩石表面剥离,成为流动相,进而疏通渗流通道,最终提高油井单井产油量。
  据了解,此前患“低产病”的井位于滨南采油厂单14块,叫SJSH14X73井。它的症状是“发高烧”,油藏温度高达82℃,而且“血液”粘稠,导致长期供液不足,产量很低。针对这种“病症”,科研人员筛选出外源微生物假丝酵母菌和激活剂配方,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液稳定性好,耐温、耐盐完全可以满足SJSH14X73井油藏要求,且洗油效率达到78%,乳化降黏率达到80%。
  以该配方形成的微生物复合吞吐技术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病井”施治,截至今年2月底,已初见成效。油井日产液从实施前1.7吨/天增加到9.8吨/天,日产油量从0.7吨/天增加到3.3吨/天,目前已持续增产250天左右,累计增产原油近500吨。就诊结束后,专家建议长期治疗,等油层情况越来越改善,效果还会更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