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山区将增设保泉补源人工湖
市区还将新建8-10处开放式泉水浴场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的招牌。《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公示稿提出,济南在世界上的定位就是“世界著名泉城”。然而,受气候、城市开发影响,保泉形势年年严峻。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已出现黑虎难啸、趵突不突的尴尬。
  今后4年,济南要如何保泉、如何用泉,规划公示稿亮出了新招。
  本报记者 刘雅菲                            
争取泉城泉水列入“双遗产”
  在为自己定位“世界著名泉城”的同时,规划公示稿还提出,要让泉城泉水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使泉水成为济南最大的资源禀赋和核心竞争力。
  泉水文化、泉水旅游、泉水经济……围绕泉水,济南能做的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首先进行泉水保护。
  拿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来说,尽管从2003年复涌以来已经连续喷涌了12年多,但在这12年间,趵突泉的喷涌情况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总让人揪着心。
  2015年6月,黑虎泉停喷,幸亏雨季来到,让趵突泉逃过了一劫。最近一段时间,对水位最为敏感的黑虎泉极有可能再次停喷。4月11日中午,黑虎泉西侧兽头已多日不再喷涌。27.39米的地下水位线,距离黑虎泉27.30米的停喷线只有9厘米,可谓命悬一线。趵突泉喷出的三股水也已经十分微弱,仅仅略微高出水面。
  今年3月以来,济南一直没有降水,根据气象台预报,近一周内降水仍然十分稀少,黑虎泉形势凶险,随时面临停喷危机。

除卧虎山水库外,再添一个补源湖
  诚然,这三年济南市遭遇的保泉危机和天气脱不开关系。受厄尔尼诺影响,省城自2014年连续三年降水较少,导致泉水水位下滑。
  不过必须承认,泉水持续遭遇喷涌危机,也有着“人祸”的部分原因。水位不断下滑不仅源于降雨稀少,也与南部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泉水补给区的硬化紧密相关。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济南的泉水直接补给区面积缩减了近75平方公里,每年少下渗的地下水保守估计在1875万方。济南市区内四大泉群的喷涌量为20万方,这些少渗的地下水可供济南各大泉群至少喷涌仨月。
  省城为了保泉,已经连续实施了多年的水源置换工程,生产、生活用水改用黄河水,同时采取回灌补源等措施,虽然有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解决泉水危机。
  此次,规划公示稿提到了关于保泉的相关措施,其中增设南部山区泉水补给人工湖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目前济南能够对泉水进行补源的仅有卧虎山水库一处,若新建一处用来补源的人工湖,对于泉水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

冷泉先观后用,温泉深度开发
  济南泉水以冷泉为主、温泉为辅,这些泉水不仅能看,还能玩、能用。
  在黑虎泉和青龙泉附近的接水点,拎着水桶接泉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每天都能品尝泉水,是济南人民的一大福利。地下的输水管道还将泉水送到街头的饮水点,供来往的游客和市民品尝。
  此外,能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中游泳,也是泉水带给市民的厚礼。位于解放阁附近的泉水浴场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市民,夏季每日泳客甚至超过4000人。不过,这么多人挤在规模有限的泉水浴场中,实在有点“下饺子”的感觉。
  为此,规划公示稿提到,今后将发挥泉水优势,增建开放式泉水游泳池8-10处,给济南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济南还将开发利用黄河北的温泉资源,发展现代温泉旅游、温泉产业和养生产业。打造更多的特色城镇,滋润人居生活,真正打响泉水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