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特聘专家安友仲
“常怀平常心,为生命守好门”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安友仲(右)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查房。
“我更愿意市民关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这支团队,患者为某个医生而来医院就诊,这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安友仲几乎参加了包括SARS、汶川地震、H1N1流感、芦山地震等国内所有重大灾害的伤病员救治。在为医为师的道路上,安友仲始终低调,对他来讲,专心行医,才是他最享受的生活。
在国内出名? 就是一不留神
如果没有做一名医生,安友仲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作家,或是一名哲学系教授。
虽然在业界已家喻户晓,但关于安友仲个人的新闻报道却并不多见。倒不是他不善言辞,正相反,曾是当地高考语文单科状元的他,从医三十余年,出于对生活的睿智敏感,以及对广博知识的积累,不仅思维缜密,更有出口成章的好口才。对安友仲来说,他本人是不喜做个人宣传的,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吃了一个好鸡蛋,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比起因庙堂之大而变成高僧,何苦不在一个小小的庙里耐心修炼,况且北医的‘庙’已经不小,剩下的便是由我们自己修炼成高僧便足够了,没有必要让别人都知道。”
自1984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到如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谈到过往的从医经历,安友仲既欣慰也感恩。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他也曾感慨、愤怒、思索、蜕变。他告诉记者,他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全国知名的医学专家。
安友仲套用了一句比较时髦的话,那就是“一不留神出名了”。“其实每个人做任何一种职业,都希望自己做成行业中的龙头,但回过头来讲,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医学是“人学”, 行医更应因势利导
安友仲说自己是幸运的,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头几届毕业生,他遇到了一批愿意把知识倾囊相授的好老师,遇到了一批互相珍惜、帮助的师兄弟。他说,那时没有奖金、出国等各种诱惑,毕业后自己被分配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接受相对正规的24小时住院医师训练,为未来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对于这些,他表示十分感恩。与此同时,受时代影响,他接受了更多革命传统的教育,无论是“心”还是“术”,都让他受益匪浅。
受益于大学研习哲学,安友仲开始试着思考,什么是医学,如何看待人,如何认识疾病,如何看待疾病和人的关系……
“其实医学就是一门‘人学’,也是哲学,这依然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说到底,也就是要求我们把患者看成一个整体,以某种疾病为例,如果医生施术只对准一个器官,那是不行的,因为各种器官之间其实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医生真正能做到的事,并不是靠自己的手术刀和药物,应该是因势利导。“安友仲表示。
(勾翠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