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袁两家结姻缘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机
  宽厚所街是以独门独户四合院著称的一条老街,在这条东西走向长约400余米、宽只有两米半多的街上住着不足百户人家。街东头北靠历山顶街,东南与大湾街相连,我家门牌是宽厚所街17号(2007年拆迁前改为宽厚所街43号)。街东头路北的第一个高台阶大门(宽厚所街1号)是袁姓人家的私宅。
  袁家大院木质的对开大门上檐带有镂空的鼓状木雕图案,跨过高高的三层大青石台阶,通过尖顶的门楼进入大门是一处空院,后有一面方方正正的砖砌影壁墙,影壁后面有东西厢房和宽敞的一排北屋,这算是第二个院落。东侧有一个长长的甬道,通向带出厦檐的主院(第三院为主院),高大宽阔的正堂屋是青砖砌墙,房顶以鱼鳞状的青瓦排列,两侧翘出的燕尾屋脊在周边很耀眼。古色古香的大门外两侧各有一尊箱体的大青石门墩,虽说是为歇息而用,仍然显示出了家族的显赫。袁氏家族的大院主门楼与正北屋在一个中轴线上,这又有别于传统的民居宅院方位,能透出官式民宅的身份,相传袁家的高祖为朝廷的官医。
  袁家大院不只一处,紧靠1号大院的西邻、宽厚所街3号也是袁家后人的住宅。济南解放前夕,袁达生(音)变卖了3号院落,所以2007年宽厚所街拆迁前夕袁家只有1号这个三进院了。在这两处相毗邻的院落,袁氏家族先后六代相安而居。相传袁达生为第四代,长子袁受益,生性豪爽,待人热情乐善好施,曾做过无线电技术员,解放后为济南市岔路街小学教员。另有一子袁受祜,今年已有90岁,为青州市二中离休教师。早年他们住在宽厚所街3号大院。堂弟袁习之(子袁鸣岐、袁鸣皋,女袁鸣燕)、堂弟袁尔勤住宽厚所街1号袁家大院。袁尔勤最初为济南师范学校体育教员,曾组织济南市的一批小学教师成立了“1950男篮队”并任教练,成为济南市赫赫有名的业余男篮队伍,代表山东到上海参赛获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为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教授,是省内知名的体育界前辈。
  我家老宅离袁家大院不远,在他家的西边相隔6个大门。我的祖父考取举人功名,父辈兄弟四人也都成家立业。家里有一位卢姓大师傅操持一日三餐,虽然父辈都有了儿女,进餐要进公用大餐厅,妯娌几个也要陪同长辈一起来进餐,显示出大家族的人丁兴旺。因为都是深宅大院,我的父辈与袁家多有往来。我的二伯母谭淑英上世纪40年代在济南市县西巷小学任教,与从事幼儿教育的邢国珍老师(袁尔勤之妻)同为济南市小学教育的前辈,两家子女也多为少年时代的同窗学友。二伯母是一位百岁老人,当年济南市历下区教委曾为终身从教的老人举办了百岁华诞,表彰她对教育事业的贡献。邢国珍老人年事已高之时,仍热爱幼教事业,言传身教鼓励女儿走上了幼教岗位,现已成为济南市较有影响的幼儿教育家。
  我家与袁家后人的情缘来自我的二姐张淑秀,1934年二姐生于宽厚所街张家大院,年轻时就读于济南师范学校,与袁受益先生的长子袁昌龄是济南师范的同班同学,他们于1956年结婚。二姐夫1958年曾下放到铁路机务段当工人,每天参与检修路轨,下放锻炼之后入了党,后被提拔为铁路第一小学校长,退休前为济南铁一中办公室主任。二姐夫多才多艺,写一手好字做一手好饭菜。1958年我二姐生下第一个儿子的时候,她的公公袁受益先生特意准备了几册书,放到床上,让新出生的孙子头枕书籍,说这样的孩子将来爱学习,能成大器。二姐、二姐夫养育了四个儿子,今年正好是结婚60周年,每逢佳节四世同堂其乐融融,84岁的二姐夫还在坚持读书看报。
  老街上的住户多生性温良恭俭,对那些素不相识的体力劳动者尤为礼让。我家院落里用旱厕,那年月有淘粪工人肩挑粪桶在天刚蒙蒙亮就入户清理,夏天早早就来,此时父亲总是沏好上等的茉莉花茶,笑脸相迎地主动送到淘粪工手里,还连声说道,“辛苦了,您给我们家帮了大忙。”相传袁氏家族在宽厚所街老宅传承六代,从中医世家到后辈的从教,也都给街里街坊留下了极好的名声。2007年初春,宽厚所街拆迁在即,我回到阔别已久的老街,还专门走进袁家大院,面对老屋真是感慨良多,年少时和玩伴们打打闹闹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