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上古祭仪祭祀伏羲女娲
2016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4月11日讯(记者 黄广华 通讯员 王崇印 高远远) 9日9时许,在邹城市郭里镇爷娘庙遗址处,当地民间文化学者与非遗保护部门依据古籍记载,还原了上古祭仪,祭祀中华始祖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文化是东夷文化的源头,邹鲁地区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邹城野店遗址是东夷早期文化的代表。所以,我们力求还原上古祭祀仪式,特别是祭祀音乐。”邹城市知名文化学者、此次祭祀大典总顾问董伟说。 
  董伟介绍,在伏羲女娲时期,敲击碗罐、石头、兽皮鼓是最主要的声音,发出的是最简单的节奏,人们自然会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演奏乐曲献给他们敬畏的神灵。“仪式上所使用的牛角号、陶鼓、骨笛、陶埙等乐器,是依据古籍中的点滴记载、野店遗址出土的陶鼓、陶号等复制出来的,实现了现场演奏。”除此之外,诸如陶制豆、个钵形、鼎、陶杯等祭器也是复原的上古形制。 
  伏羲庙会特别增加了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还有吹糖人、捏面人、凫山核雕、丝绢烙画、手绘葫芦、药香制作、生肖糖画等12项非遗项目。
  本次活动执事、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主任米怀志说,恢复上古祭祀礼仪是师法自然,更多地昭示出人们敬畏和感恩的心理,传播感恩崇敬之情。“依太牢之礼祭祀是寻根问祖,彰显了邹鲁地区的礼乐文化与制度教化。”  
  “今天在爷娘庙遗址上复原上古祭祀活动,坚强的后盾是出土的野店遗址与美丽的人祖传说。”专程前来参加祭祀仪式的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成烈说,通过特定的器物和形式朝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攘凶祈福的祭祀仪式。“复原上古时期的祭祀仪式活动,能让我们华夏儿女对我们的祖先无比向往、热爱。记住历史,方能传承文明、创造文明,才能倡导人们更好地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哪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